第二章 青羊观(1 / 2)

('题着“沈府”匾额的大门前,已经停放好了一辆马车,一个小厮和一个车夫已经在一旁恭候了多时。

“见过公子。”小厮阿信上前恭谨行了一礼。

沈羡点了点头,并不多言。

县尉之子的待遇还是不错的,出行鲜衣怒马,僮仆相随。

“公子,这是时令的水果,渴了别忘了吃。”织云拿过一个盖着布的篮子,叮咛道。

绣月接话道:“水果越吃越渴,这是庐山的云雾茶,公子带在观中学堂里喝。”

沈羡感受着两个婢女的关心,心头就有阵阵暖流涌过。

“好了,你们在家中等我,我至傍晚就归。”沈羡说着,上得马车。

随着马鞭一声轻扬,车轮辚辚,碾过青石板路,向着喧闹繁华的街市行去。

沈羡掀开马车车帘,看向两侧的街道,一日之计在于晨,谷河县这座南北运河的枢纽似乎也苏醒了过来。

此刻,两侧商铺纷纷打开大门,两边儿的早点铺子也打开。

“糖葫芦~”

“包子,热腾腾的包子。”

“戗刀磨剪子喽。”

渔樵耕读,贩夫走卒,引车卖浆,公子仕女,犹如一副人烟阜盛,繁荣喧闹的画卷。

沈羡看了一会儿,心神渐渐安定下来,将车帘子放下,也将外间的嘈杂和喧闹阻塞于外。

马车内放着兰草熏香,让人心旷神怡,不觉疲倦,沈羡轻轻摩挲着手边书箧里的道经,想起此行之地——青羊观,或者说叫青羊书院。

青羊观作为谷河县最大的私人道学之地,在整个安州都小有名气,而且观主除了固定讲学外,每逢三月中旬,不拘何人都能听讲,一时间被称为安州盛事。

但还是那句话,黄老庄周之学,设譬引喻,诘屈聱牙,玄而又玄,极为看重悟性,可不是什么人都能学会的。

但只要学成,谈玄论道,就能够在官场平步青云,公侯青紫。

嗯,这是前身老爹喝酒之时,时常念叨的。

沈羡心神似冥冥,融合着此身记忆中的一些琐碎之物,不知何时,马车的辚辚之音骤然一止。

“公子,到了。”坐在车帮上的小厮阿信提醒道。

沈羡回转过神,掀开车帘,下得马车,衬着一副爹妈给的好皮囊,此刻的沈羡颇有一二分名士的风度气派。

如果是以前,沈羡几乎是跳将下来,但到了青羊观,还是要庄重一些。

小厮背起书箧,提起食盒与果脯篮子,以及茶叶。

而沈羡此刻,则是观察着青羊观。

道观飞檐钩角,青砖黛瓦,门槛并不高,似乎寓意有教无类。

“此地倒颇为幽静。”沈羡看着周围不见太多行人。

其实,这已是县城的南城,挨着一座落雁坡,可谓倚坡而建,周围遍植松柏、竹林,在明媚春日下,松涛摇曳,竹林飒飒,碧波成浪。

“道家统世,无为而治,倒是有趣。”沈羡收起思绪,举步迈上台阶。

而就在这时,身后不远处传来一道爽朗的笑意:“慕之,今日倒是稀客啊。”

沈羡转过头看去,说话之人赫然是一个身形颀长,腰悬玉佩的少年郎,身旁还跟着一个年轻人,同样服饰精美,风度翩翩。

青羊观内里有不少县城有头有脸人物的孩子,来此求学,或者说,这些人想将道学作为进身之阶。

沈羡循着前身的记忆,拱了拱手道:“见过裴兄。”

其人是县中主簿裴仁静之子,裴慎,跟在身后的则是城中富商之子,张俨。

“慕之,道长见到了,可又该说你了,这是江湖中人的礼节,你我乃是道学之士,打一个道稽就好。”裴慎笑了笑,脸上颇具温雅之气,让人心生好感。

沈羡点了点头,正要出言解释。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道戏谑的笑声,道:“沈羡哪里懂这些?”

沈羡闻言,面色微动,循声打量一眼来人。

只见其人,一袭奇怪的粗布蓝衫,乘着牛车,从牛车上,身后跟着两个婢女,捧上两个礼盒,身后不远几个仆人手持书箧等物。

这一副不知道是俭朴,还是铺张的架势,多少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

沈羡循着脑海之中的记忆,知道其人名为刘瑜。

这个时代,不是什么人都有资格乘牛车,都是一些德高望重的老者,或者是具有一定身份地位的达官显贵,乘牛车,取悠然自在之意,以显耀高门贵公子的气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