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虞青婵(1 / 2)

('青羊观

沈羡用罢午食,净了净手,却见不知何时,庭院之中已经淅淅沥沥地下起了春雨。

雨丝落在庭院中的假山楼阁之上,而那棵树干虬劲,枝繁叶茂的柳树,在雨水的浇灌下愈显青翠欲滴。

裴慎行至沈羡身旁,感慨道:“今年的春旱想来缓解一些,县令大人应是无需愁眉了。”

“是啊,当真是一场及时雨。”沈羡接话应了一句,他没有一个身为县主簿的父亲,其实对此没有太深刻的体会。

裴慎道:“沈兄,我最近得了一张宝弓,据说是前朝一位女将军遗留,沈兄如是有空,不妨过去赏鉴一二?”

显然,这位裴公子想要交好沈羡,故而投其所好。

沈羡闻听此言,倒真的起了兴趣,好奇问道:“不知这弓有几石,又是以何材料制成?”

“弓以紫衫木打造,弓可承九石,弓身是天牛筋鞣制,纵是放在军中,也只有旅帅以上级别的将校才能拉开。”裴慎说道。

沈羡摇了摇头,道:“九石弓,我目前还拉不开。”

“以沈兄在武道的资质,这也不过是一年半载的事。”裴慎笑了笑,说道。

沈羡道:“今日只怕不成,等明日,再与裴兄一同叙话。”

这个裴慎明显是为了结交于他,主簿在县城中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

尤其刘瑜现在与他不怎么对付,他在县里也需要能声援的朋友。

裴慎点了点头,面上露出笑意,道:“那就这么说定了。”

沈羡与裴慎说定此事,也缄默不言,开始闭目假寐。

直到道钟声次第响起,打断了两人叙话的同时,正在歇息的众学子也纷纷洗漱了下,向着两仪殿行去。

众人落座下来,先前那个身形瘦高的知课道士行至近前,道:“观主临时有事,下午不再讲授课程,诸位先行练字帖,观主布置了作业,要抄写三遍《逍遥游》和《庄周梦蝶》之文,另有一番布置,待半个时辰后再发。”

说着,吩咐着几个道童,将一张张印好卷子发给了在场的众学子。

沈羡从道童手里接过纸张,开始执笔临摹字帖,内容自是《逍遥游》和《庄周梦蝶》。

临摹后的纸张,之后要呈送给鹤守道人。

沈羡循着前身的记忆,笔下如龙蛇舞动,而字迹与往日一般无二,倒也不虞被人发现“掉包”。

不然,前世之人根本就不怎么练毛笔字,想秀也无从秀起。

等到最后,沈羡认认真真临摹完,捏了捏发酸的手腕,看向庭院中淅淅沥沥的雨珠,如断了线的珍珠,落在石阶上。

放眼望去,视线一片朦胧如雾,而青苔密布的檐瓦上,汇聚的雨水,噼里啪啦地落在水缸里,清脆激越。

又过了一会儿,几个道童过来收走字帖和纸张,以供观主批阅,而临摹字帖的功课算是结束了。

而那知课道士又行至近前,开口道:“观主吩咐,天色不早了,诸学子写一首道诗,不拘题目,书写之后,就可以回去了。”

一听此言,两仪殿中的学子,脸上神色不一。

好像距离年前已经三个月过去,是又到了考核道诗的环节。

这也是青羊观主的例行季度小测验,主要是观察弟子的灵性和道悟境界,当然也有一些其他目的。

刘瑜气定神闲,他在先前已经得了消息,今日会做一首道诗,还好他提前有所准备。

刘瑜以往找人捉刀被鹤守道人发现,终于汲取了教训,这次道诗就写得中规中矩,算是不再谋求以道蕴之才获得鹤守道人的青睐。

裴慎将手中的字帖,递给一旁恭候多时的道童,而后端起案角的茶杯喝了一口,提起手中的羊毫毛笔,饱沾墨水,沉吟片刻,写了一篇道诗。

庭院之中,众人也都再次安静下来,只有毛笔扫过纸张的沙沙声音,墨水与纸张的香气在殿中混合着线香的燃香之气,无声弥漫开来。

而沈羡这边厢写完,题上自己的名字,也不多言,悄然出得两仪殿,此刻春雨正盛,沈羡沿着雕梁画栋的回廊,向着青羊观前殿行去。

他急着回家,并未自己创作,所写古诗是前世的一位古人所作。

乃是时常得嘉靖皇帝口中念念有词的那首,倒是颇为契合鹤守道人。

【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