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薛芷画(求月(2 / 2)

卢县令摆了摆手,道:“此事不急,再看看,如今京都风起云涌,不好上疏请奏增设吏职,如果出缺儿,再行补缺儿就是了。”

县中的官署争斗,他自是看在眼里。

相比刘建的活泛和贴心,沈斌的确有些迂直了。

不过,这人还有点儿用,看他的造化就是。

刘县丞闻言,心头有数。

如果出缺儿…那沈斌殁于王事,自是出缺儿了。

卢县令转而又随口和刘县丞叙了几句话,赏看歌舞。

……

……

沈羡一路都在思量着如何相请鹤守道人,不由出了神,直到阿信唤了一声,道:“公子,青羊观到了。”

沈羡翻身下马,看向前方的青羊观,扣着铜环的门大开着,门口几个道士洒扫着。

嗯,今日倒是没有课。

沈羡近前,向坐在桌后的一个胖道士打了个稽首,“道长请了。”

胖道士头也不抬:“今日闭观,请至左侧殿。”

“师兄,我寻老师。”沈羡只能改了个称呼,提醒胖道士抬头。

那胖道士抬起头来,倒也识得沈羡,脸上这才浮起笑意:“沈公子忘了,今日观主不授课。”

毕竟,谷河县县尉之子,这等外门执事道士终究要给上几分薄面。

沈羡道:“特有要事求见老师,烦请通禀。”

他也学刘备,哪怕是听过几节课,就以师礼相待。

胖道士想了一会儿,道:“那你可至后殿左偏殿相候,我去禀告师兄。”

沈羡再次打了稽首,说道:“有礼了。”

说着,在胖道士的引领下,向着后殿行去。

此刻,后殿的一座庭院中,雕花窗棂的轩阁之中,鹤守道人似乎正在会客,和人对弈。

庭院池塘中的菱荷,因在阳春三月,并未盛开,只有翠绿菱荷发出新芽,烟气缭绕,仙意盎然。

轩窗之下,鹤守道人身穿一袭青衫,头发挽成道髻,面容古奇,细长双眉下,目光苍老而平静。

对面则是落座一个身穿朱红衣裙,粉鬓云鬟的女子,丽人雪肤玉颜,眉眼清冷,眉心正中朱砂印记描绘成桃花形状,两人正在对座品茗。

鹤守道人端起茶盅,问候道:“长公主可安好?”

薛芷画声音清清冷冷,说道:“殿下一切皆好。”

鹤守道人点了点头,道:“自神都一别,已有十年了。”

薛芷画转过螓首,看向庭院中的假山、林木,感慨道:“真人隐居在一个小小的谷河县,一晃眼竟有十年了,当真是弹指一挥,天下如今多事之秋,真人却独得一方宁静,也是羡煞旁人。”

鹤守道人放下茶盅,说道:“谷河县也不宁静。”

两人寒暄着,鹤守道人问明来意,道:“薛姑娘来此,应还有其他要事吧。”

薛芷画点了点头,粉唇轻启,道:“太后在京中刚刚废黜庆王,庆王妃和安阳郡主在五天后,会乘大船,暂居安州谷河县。”

庆王谋反一案,庆王早已押赴神都问罪,而一应女眷,如庆王妃、安阳郡主同样被送至神都。

经过大景长公主和晋王妃的说情、营救,庆王妃母女终于有了一线生机。

近些年,太后虽然对李景皇族连连祭起屠刀,但对宗室女眷其实并不苛责,因为一来都是姻亲,二来太后也是女流,难免有女人心性。

太后有令,庆王妃和安阳郡主废为庶人,贬至安州,因为安州是安阳郡主理论上的封邑之地,而太平长公主点名要在谷河县。

鹤守道人问着来意,说道:“那你到贫道这里是?”

薛芷画目光带着期待,说道:“长公主之意,如今妖魔乱世,邪祟遍地,想要请前辈出手护持庆王一家。”

鹤守道人闻言,面色一怔,道:“你知我的脾性,不沾因果承负,不理人间俗事,你不如去让安州朱雀使,他总要给长公主几分薄面。”

长公主身为太后的长女,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在洪熙朝,太后主政之后,恩惠朝野众多。

薛芷画道:“朱雀使邢杰,刚正不阿,只认太后,对庆王家眷不会太照拂的。”

鹤守道人紧接着道:“安州刺史崔旭,世家大族子弟出身,重信然诺,可以托付。”

薛芷画语气淡漠道:“玉清门人,既食君禄,却不忠君之事,太后对其早有不满。”

安州当漕运要冲,又是军事重地,一直颇得神都的注视,而崔旭身为世家子弟,玉清门徒,向来唯玉清马首是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