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沈羡:这是谈玄论道?(求月(2 / 2)
君子可以欺之以方。
况且,他也没有出言不逊。
他以后还是要认鹤守道人这个老师的。
只是一个理念迂腐的老头儿,大家理念不同而已。
薛芷画轻笑了下,道:“你说得对,他要是因为你一首诗而心怀怨恨,那可真是枉为太清门徒了。”
沈羡道:“易经有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我不知鹤守老师的仙道境界,但他大隐隐于市,多半是寻那一线机缘,如不求变,机缘难说。”
薛芷画点了点头,说道:“你说的不错,机缘重在一个缘字,当需求变。”
鹤守道人的确是在化凡。
而她从京中出来游历,这一二日所见,感悟颇多,初入丹霞境的虚浮已经彻底凝实,不日就可至丹霞初期巅峰。
薛芷画没有继续鹤守道人这个话题,而是转而问道:“你觉得仙道与人道,孰重?”
沈羡闻听此言,就是一愣。
暗道,这是谈玄论道?
世家大族的风气,甚至大景帝国的上层,都崇尚清谈。
如果你是一个清谈高手,甚至能够成为世家门阀的座上宾。
薛芷画看向那少年,静待其言。
有此一问,也是因为沈羡先前的那首诗。
沈羡知道薛芷画存了考较之意,整理着措辞,道:“仙道,人道,皆属天道,二者如阴阳,如表里,《道德经》云,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而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可谓辩证统一,对立统一。
这也是来自后世的哲学思想,暗含天道。
后一句是来自《三十六计》,该书成于后世明清。
薛芷画闻言,清眸当中异彩泛起,颔首道:“有此破题,你父亲说你不通文事,我倒是不大相信了。”
这是大智若愚,腹藏锦绣。
沈羡道:“仙道和人道,二者相互依附,犹如皮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无耕读渔樵,如无针织女工,仙人不能虚空造物,不是每一个能够餐霞漱瀣。”
薛芷画闻听此言,不由正色几分。
“如今天下,渐有妖魔乱世之象,仙道受百姓供奉,受朝廷册授,受万民敬仰,原应斩妖除邪,涤荡妖氛,但仙道中人多有高高在上,袖手旁观之象,窃以为此有违阴阳之表里,人心即天心,阴阳失序,表里相倾,此取乱之道也。”
沈羡忽而沉默,继而以一句话铿锵有力的收束:
“是以,仙道如视人道为手足,人道则视仙道如腹心,仙道如视人道为草芥,而人道必视仙道为寇仇!”
比如仙道应为人道服务,这等理论太过炸裂,不知道薛芷画这位仙道中人如何看,还是点到为止,藏拙为妙。
薛芷画怔怔不言,似是在这等抑扬顿挫的文白中陷入深思,过了一会儿,失去焦距的目光渐渐凝聚,再看那少年的目光,已带激赏,道:“你这番言论,倒是与一位至尊,平日所言一脉相承。”
天下之大,英雄如过江之鲫,不想小小的谷河县,竟有这等见识不凡的年轻俊彦。
“何人?”沈羡下意识问道。
“天后。”薛芷画眨了眨眼,原本神色清冷的少女,明媚笑意似在眼眸中流溢,语气已然带着几许打趣。
沈羡:“……”
马车车轮辚辚转动,三月的烂漫春光沿着马车帘,泻落在倏然安静的车厢内,车厢外的花香不知何时飘入车厢,与姝华女子身上若有若无的清香,无声散逸在静谧而美好的流年岁月里。
纵然时隔多年之后,仍让沈羡怀念——那天,是大景天圣二年的三月初六。
沈羡也不知是不是被薛芷画的笑意晃了一下,垂眸说道:“那…那可真是英雄所见略同了。”
这位天后,想来就是当朝太后了,竟也有这等“大逆不道”的想法?
当然,并不奇怪,其人代行人皇权柄,一言九鼎,口含天宪,自然对所谓高高在上的仙道不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