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新房盖成(2 / 2)
所有人男女老少二十八口,全都挤在林大勇家的堂屋里。地上铺着干草,大家席地而坐,碗里盛着满满的饭菜,脸上洋溢着疲惫却满足的笑容。孩子们吃得尤其香甜,虽然菜里肉不多,但这是在自己家里、用自家新灶煮出来的饭,意义非凡。
饭至半饱,林老头站起身,清了清嗓子。屋里顿时安静下来,所有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
“今天,咱们的房子,总算立起来了!”林老头的声音难掩激动,“这一路,从定州到湖州,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大家都记得。能走到今天,全靠一家人拧成一股绳,也靠……祖宗保佑!”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每一张亲人的脸:“从明日起,咱们就要按照官册,分开过日子了。六户人家,关起门来是六口小灶,但打开门,还是一家人!劲,要往一处使;心,要贴在一起。谁家有了难处,其他人绝不能看着!记住了吗?”
“记住了!”众人齐声应和,声音在新屋里回荡,显得格外响亮。
这一夜,二十八口人,在各自的新屋里,睡上了逃离定州后最安稳、最踏实的一觉。明日太阳升起时,他们将真正以独立的门户,开始在这片新土地上,书写属于自己崭新的生活篇章。
这六座房子除了来娣她们的是花了八两,因为银钱不够用的是茅草顶,虽便宜但需要经常更换。家里要给钱弄个瓦片顶,但是来娣是个倔强的,她不同意。其他的五座都是盖一样的格局跟大小,每座花了二十两。这房子盖得很结实,用个几十年没问题。
因着每家都还有点私房,就听里正的建议用瓦片,省得经常换茅草。而且这边雨季多,用茅草有时还会漏雨。
林岁安非常满意他们的新家,她终于有自己的独立房间了,她睡的是爹娘的卧房隔的小间。虽然今夜是铺着芦苇席睡在地上的,但是终于有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房间。福平、福安俩睡另外一间暗间。
这边的树也是不能乱砍的,他们原先想着现在银钱少,山上砍点树回来跟其他家换干的木材,到时候自己做床。林大勇几兄弟都会点简单的木工手艺。
问了里正才知道不行,做床需要去木匠那边订做或购买。因为不懂,所以耽误了,这木匠一下子做不出那么多张床,导致搬入新家的第一晚,大家都是打地铺。床可能还要等几天才能拉回来。
这个朝代实行的是保甲制,邻里连坐,举报他人犯罪可以免罪或受赏,因此举报之风很盛。在北地的时因为地处偏僻,跟邻国交界,所以对于朝廷的各种条例执行的没那么严格。
还有当她在村里听到小孩说地主地主的,她还很纳闷,不是说都不敢当地主吗?后面才真正了解清楚,不是这片地界没有地主,而是很多地主为了规避制度。将自己名下的田产虚假地“分散”到多个亲戚、佃户、甚至仆役名下,有时一户能“化身”为几十户、上百户。这个一般都是有点背景关系的、或者大家族的才好操作,不然田产容易被亲戚或佃户占有。
有的则是培养家族子弟科举入仕,一旦家中有人做了官,全家自动成为“官户”,享有免役特权。
还有一种是将田产“捐献”或挂靠到本地寺庙、道观名下,或者让家族中一人出家为僧道。
还有好多种方式,这些都只是林岁安听四叔讲的,其实总的来说如果是像他们这样的普通老百姓,想多田地就直接分户,一旦马上超过三十亩,就把儿子给分出去单立一户分是最好的操作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