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到湖州乌程县(1 / 2)

('拿到路引的次日,天还未亮透,林四勇便背上一个简单的行囊,里面装着几个干粮饼子、一葫芦水和路引,告别家人,踏上了路途。本来田修文是准备陪同的,但被林四勇拒绝了,这一路路程不远,而且一路没有什么危险不需陪同。家里正是最忙的时候,最是离不得像他这样的壮劳力。

从箬溪村到太湖边,有四十多里旱路。他穿着草鞋,脚步稳健地走在乡间土路上。他一路无暇欣赏风景,途中经过几个小的巡检司卡子,兵丁懒洋洋地拦下他。林四勇不慌不忙地掏出路引呈验。兵丁粗略一看,见手续齐全,又是秀才功名(路引上有注明),便挥手放行,并未过多为难。

这四十多里路,他足足走了大半天,晌午过后,才远远望见烟波浩渺的太湖。湖边散落着几个小渔村,码头处帆樯林立,人声嘈杂。

太湖口有定期往返于湖州府城的航船。林四勇寻到一艘看起来还算稳妥的客船,与船老大讲好价钱,付了十几文铜钱船资,便踏上了摇晃的甲板。

船上挤满了各色人等,挑着担子的货郎、走亲访友的妇人、还有几个看似行商的客人。木船依靠风帆和船工摇橹,缓缓离开码头,驶入浩渺的太湖。

湖风猎猎,吹动着林四勇的衣襟。船行速度不快,沿途偶尔停靠一两个湖滨小镇上下客。直到日头偏西,远处一道雄伟的城墙轮廓才逐渐清晰起来。船老大吆喝一声:“乌程县到咯!准备下船!”

船在乌程县北门外的码头靠岸。林四勇随着人流踏上坚实的土地。眼前是比长兴县城繁华数倍的景象,车水马龙,商铺林立。他无暇细看,向路人打听着那家北货铺子的方向,迈步汇入了人流之中。

几经打听,他终于在一处不算特别热闹但地段稳妥的街面上,找到了那家挂着“孙氏北货”招牌的铺子。铺面不算极大,但收拾得干净利落,货物摆放井井有条,显出主人家经营有道。

林四勇整理了下衣裳,迈步进店。店内伙计见来客,上前招呼。林四勇并未急着买东西,而是拱手低声道:“烦请小哥通传掌柜,鄙人姓林,从北边来,受大名府孙讳昌义掌柜之托,特来拜访。”

伙计见他言语郑重,不敢怠慢,忙去后堂请人。不多时,一位约莫四十岁上下、面容与大名府孙掌柜有几分相似、眼神却更为精明的男子走了出来。他打量着林四勇,带着商贾特有的谨慎:“这位先生,方才伙计说,您受家兄昌义所托?”

林四勇再次拱手:“可是孙讳昌达掌柜当面?晚生林四勇,去年秋冬之际,于大名府,得蒙令兄昌义公仗义相助,指点迷津。临别之时,晚生曾冒昧留下些许银钱,恳请昌义公若得消息,能设法通传。昌义公言道,他在湖州有位族弟,可代为联络。”说着,他从怀中贴身取出一枚小小的、刻有“孙”字的木牌信物和一封当初孙掌柜写的介绍信,双手奉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