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在箬溪村的第一次秋收(2 / 2)
从此,箬溪村的村民遇到大小纠纷,第一个念头不再是“去找里正”,而是“走,去找林秀才评评理!”里正对此也只是捻须苦笑,乐得清闲,将调解仲裁之权,心甘情愿地让渡给了这位悄然崛起的秀才。
林四勇站在人群中,看着失而复得的牛和激动不已的王五,面色依旧平静。他知道,自己在这箬溪村扎下的根,今夜之后,又深了一分。
金风送爽,稻谷飘香。这是林家落户后的第一个秋收,意义非凡。
天还未大亮,林家、田家众人已全员出动,带着扁担、箩筐,来到了他们开垦出的那片坡地上。十亩豆田映入眼帘,豆荚大多已经变黄干枯,在晨风中发出沙沙的轻响。与山下那片金浪翻滚的稻田相比,林家的豆田显得有些稀疏,豆荚也不算特别饱满,毕竟是新开的贫瘠坡地,能有此收获,已属不易。
“开拔!”林老头一声令下,带着几分庄重。
全家人立刻分散开来,弯下腰,投入了战斗。男人们负责拔。妇人姑娘们负责将豆秸捆成捆。林岁安带着下面几个小的也没闲着,她们跟在大人后面,仔细地捡拾掉落在田里的豆荚,颗粒归仓。
日头升高,秋老虎发威。地里的豆秸已过半。做饭最好吃的来娣已经提前回家,开始准备丰盛的午饭。秋收田家、林家都一起吃,林岁安今天还特意贡献出了自己腌制的咸鸭蛋和之前晒的干鱼,咸鸭蛋是她自己零花钱买的。
糙米饭管够,一大盆油汪汪的咸肉炒秋瓜,一盆干鱼烧萝卜,每人还有一个流油的咸鸭蛋,外加一大桶解暑的绿豆汤。一家人坐在田埂的树荫下,狼吞虎咽,吃得格外香甜。短暂的休息后,又立刻投入战斗。
全部从田里收起来,接下来的工作是打场。在硬实的场院上,铺开厚厚的豆秸,男人们举起连枷,有节奏地拍打着豆秸。“啪!啪!啪!”的声音响彻场院,金黄的豆粒从豆荚中蹦跳出来。妇孺们则用木杈将打过的豆秸翻起,再打,确保颗粒归仓。尘土混合着豆壳飞扬,虽然呛人,却充满了丰收的烟火气。
与此同时,山下那片属于村里老户的水稻田里,则是另一番忙碌景象。
稻田里水已放干,同样是一片金黄,但那稻穗沉甸甸地垂着头,几乎要坠到地上。经验丰富的农人们弯腰挥舞着锋利的镰刀,动作熟练。打谷不是用简单的连枷,而是用了禾桶,两人抬起一把稻穗,用力摔打在巨大的木桶内壁上,谷粒便哗啦啦地脱落下来,效率高得多。装满稻谷的麻袋一袋袋地被扛到车上,运回村里最大的晒谷场。
对比是明显的,林家这边,豆子产量不高。而村里老户们,收获的是堆积如山的金灿灿稻谷,那是实打实的主粮,是富裕和安稳的象征。
但林家人没有丝毫嫉妒或气馁。林老头抓起一把刚刚打出来的豆子,豆粒在他枯瘦的手心里滚动,虽然不算特别饱满,却颗颗实在。他脸上笑开了花:“好啊!真好!第一年就有这样的收成,明年肥跟上了,肯定更好!”
林大勇也笑着点头:“豆子也好,能榨油,能做豆腐,豆渣还能喂猪喂鸡,浑身是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