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一声电话,全国总动员!这就是上将的权利!(1 / 2)
('项目正式启动的第一天,整个研究所的气氛就像一根拉到极致的弓弦。
祁明峰将那份拆解成上百个子课题的完整技术蓝图,分发到了每一个人的手中。
有刚被调来的年轻学者心中不免嘀咕,一位战功彪炳的上将,亲自来搞研发,这能行吗?
这更像是一种政治姿态。
可当他看到图纸的瞬间,这点腹诽便烟消云散。
从压缩机到燃烧室,再到涡轮和尾喷管,每个部分,每个细节,都标注得清清楚楚。
其理论之精妙,构想之大胆,完全超出了他能理解的范畴。
这根本不是一个外行能画出来的!
钱振邦教授更是拿着那份关于“压气机气动布局”的图纸,浑浊的眼中爆发出惊人的光彩。
他终于明白,组织为何会任命一位将军来当总师。
因为在这间屋子里,这位将军,才是对这项技术理解最深刻的人!
王铁山师傅则捧着“涡轮叶片精密铸造工艺”的资料,嘴里不停地念叨着。
“神乎其技……真是神乎其技……”
“从今天起,我们实行新的工作制度。”祁明峰站在所有人面前。
“每天早上八点,各课题组在这里开晨会,汇报昨日进度、今日计划和遇到的难题。每周六下午,进行一次全面的复盘。”
此言一出,人群中起了一阵不小的骚动。
“祁总师,”一位从国外回来的年轻学者举了举手,满脸不解。
“我们搞研究,灵感来了通宵达旦,没灵感的时候枯坐一天也正常。这……这怎么能像工厂上班一样,还天天开会?”
“是啊,这也太形式主义了。”有人小声附和。
这些都是象牙塔里待惯了的天才,习惯了自由散漫的学术氛围。
祁明峰没有生气,他看向那位提问的年轻学者。
“你说的有道理,科研需要灵感。但我们的项目,不是写一篇论文,发表就结束了。”
“这是一项庞大而精密的工程,每一个环节都环环相扣。压气机的进度,会影响燃烧室的设计。”
“材料的突破,会决定涡轮的性能。”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继续解释。
“我要求每天开会,不是要检查你们谁在偷懒。”
“而是要让所有人,在第一时间,知道其他组在做什么,进度到哪里,遇到了什么困难。”
“这样,我们才能最高效地协同作战,避免因为信息不通,造成不必要的内耗和返工。”
“我们的时间,很宝贵。我立下的军令状,是两年。我们一天都不能浪费。”
这番话,合情合理,让人无法反驳。
新的制度,就这样在一种夹杂着好奇和观望的气氛中推行开来。
很快,这种制度的优越性就体现了出来。一个负责燃烧室设计的课题组,因为一个燃料喷嘴的雾化问题卡住了。
晨会上一提,搞流体力学的钱教授当场就给出了一个理论模型。
搞精密加工的王师傅听完,下午就用黄铜车出了一个样品。
原本可能要卡上一个星期的难题,一天之内就解决了!
所有人都被这种恐怖的效率给惊呆了。
整个研究所像一架被注入了润滑油的精密机器,开始高速运转起来。
只用了短短半年时间!
苏联专家鲍里斯计划中需要两年才能完成的理论和设计工作,被这支“梦之队”彻底攻克。
直到一个无法绕开的难题,像一座大山,横亘在所有人面前。
材料。
按照祁明峰的设计,发动机核心部件的涡轮叶片,需要一种特殊的镍基耐高温合金。
而这种合金,在国内,完全是一片空白。
别说生产工艺,就连能冶炼它的立式电渣重熔炉都没有!
会议室里,气氛压抑。
当所有人都束手无策,陷入绝望时,祁明峰才缓缓开口。
“设备的问题,我来解决。”
他站起身,走到办公室,当着所有人的面,拿起了那部黑色的手摇电话机。
他摇了一个号码,电话很快接通。
“喂!是张万和吗?我是祁明峰!”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粗犷豪迈的大嗓门。
“他娘的,祁政委!哦不,祁副主任!你个大忙人,怎么想起给我老张打电话了?”
张万和,祁明峰在晋西北时期的老战友,如今是工业部的副部长,主管全国的钢铁生产。
“老张,少废话,找你有急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