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1 / 1)

兵变?

以陈明遇六个哨三百人的步兵,两个哨的骑兵,两个哨的炮兵,仅仅十个哨,五百战兵,这里面还包括一百人的骑兵,勉强可以骑马,丝毫不具备骑马冲锋的战斗力。

问题的关键是,居然还成功了。

无论是方思明率领一百五十人直扑睢州城,还是他率领二百人奔袭归德府城,在陈明遇看来,这简直就是飞蛾扑火,哪怕陈明遇想破脑袋,也想不到,方思明居然能够成功。

且不论睢州有一个睢阳卫,哪怕睢阳卫再烂,也有八万余军户,随随便便拉起五六千人马的军队,可问题是,归德卫却拥有着不俗的战斗力,其中但凡任何一个环境出现失误,他们就会被轻松镇压。

陈明遇很希望这是一场梦,他更希望这场梦快快醒来。

平心而论,这场兵变的导火索,就是新旧势力的碰撞。以陈明遇为首的归德府新势力,在崛起的时候,被以周鼎为首的睢阳卫指挥使旧军阀以及侯方夏为首的地主势力联合打压,他们想着趁陈明遇羽翼未丰之际,将陈明遇按死在地上。

只怕侯方夏也好,周鼎也罢,他们都没有意识到一点,陈明遇无意间培养了一头怪兽,在陈明遇看来,他对家丁兵的待遇,甚至不如戚家军普通士兵的待遇。

要知道戚继光在创立戚家军的时候,普通士兵年薪是十八两银子,按购买力,约合三十六石大米,在战斗力,戚家军将士每斩首一名倭寇,赏赐三十两银子。

陈明遇给家丁兵的银子虽然二两,但那个时候,银子的购买力强,可以购买两石粮食,一两五钱银子,可以购买三石大米。

陈明遇付出二两银子,只能购买两石粮食,更何况斩首赏赐只有戚家军的六分之一,只不过,戚家军到后期,已经长期欠饷,蓟州兵变时,已经欠了十三个月军饷。

正是因为有了同行的对比,在方思明等家丁兵看来,陈明遇给他们的待遇,数倍于军户,每名普通士兵的待遇,已经堪比正七品的总旗。他们这些军官的待遇,甚至比陈明遇这个千户还要好。

更为关键的是,陈明遇给了他们无限的希望,陈明遇在马牧、木兰、卢场三个百户所,分别建立了兵工厂、砖瓦窑场、服装加工厂,给了家丁兵和他们家属生活下去的希望,陈明遇除了给予家丁兵丰厚的待遇,在各个工厂用人的时候,管理的小头目,一般都是家丁兵的亲属。

陈明遇用利益,将他们拧成了一股势力,内部团结的势力。

无论怎么说,已经造成了既定事实。

陈明遇望着他对面的王铁柱,内心里掀起惊涛骇浪。崇祯七年(1634年)的冬天,各地农民起义军云集在荥阳,共商推翻明朝统治的大计,历史上称其为“荥阳大会”。在这次聚会上,李自成锋芒初露,脱颖而出,他提出的作战建议受到了大家的肯定。

算算时间,荥阳大会已经结束,李自成等十三家七十二营,共计二十万大军,这二十万大军距离归德府仅二百多公里,约合四百五十里地,哪怕以农民军缓慢的行军速度,最多十数天,就能抵达归德府。

荥阳大会以后,李自成率先打的就是开封,只不过在开封这一次守住了,如果这个时候,归德府兵变的消息泄露,归德府就会成为流寇眼中的香饽饽,此时的归德府可是中原第一大府,论繁华程度,比开封府和洛阳府、南阳更繁荣,人口二百七十八万人

陈明遇望着王铁柱道:“方思明呢?陈国栋呢?”

“他们还在归德府!”

陈明遇追究责任,他需要尽快收拾好烂摊子,他创立家丁兵,不惜代价,一次又一次扩充家丁兵,其实防的就是李自成东进。

“派人通知他们回来!”

“是!”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