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1 / 1)

周鼎在高宏图的逼迫下,最终还是按照高宏图的意思,向河南都指挥使司禀告睢阳兵变,不睢州叛乱始末。并且举荐平叛功臣右千户陈明遇,顶替孙德海为指挥佥事,并上报陈国栋担任正前千户、王铁柱、马洪建为正前副千户,方思明为右千户、卢怀让、王景略为副千户,

至于下面的二十名百户官,则不需要周鼎任命,任命百户官的权力在千户手中,千户才是百户的直接上司,一般而,千户举荐,卫指挥使司通过,并且上报兵部,吏部建档后,就可以正式任命。

崇祯七年腊月廿三日,微恙六天的归德府知府高宏图,终于正式露天,在城中巡视城内百姓受灾情况,并且亲自为百姓施粥。

归德府城外的官道被雪压成了白蟒。

李二牛背着高烧的婆娘深一脚浅一脚地走,三岁的小栓子用麻绳拴在他腰上,像条冻僵的狗崽般拖在雪里。

昨夜刘家集的草房塌了半边,隔壁王寡妇被梁木砸碎脑壳时,红白浆子溅在雪堆上凝成冰碴。

“官仓开粥啦!”

不知谁喊了一嗓子,灾民堆里突然炸起骚动。李二牛被撞得踉跄,怀里的粗陶碗摔成八瓣,那是他拿祖传的犁头跟人牙子换的。满地碎瓷片上立刻趴满人影,有个老汉哆嗦着舔碴口上的粥渍,舌头当场被豁开血口子。

城门口忽然飘来粥香,巡城的兵丁在垛口架起铁锅,锅里咕嘟咕嘟的冒着袅袅蒸汽,小栓子突然挣开麻绳,野狗似的往城墙根扑。

李二牛刚要追,却见墙根雪堆里戳着半截青紫的小腿,昨日饿晕的流民被活活踩成了肉泥。

“陈大人放赈了!”

城头传来铜锣声,饥民们轰然涌向吊桥,李二牛被人流卷着往前挤。怀里的婆娘突然抽搐,他这才发觉女人早咽了气

归德卫的士兵就是这时候冲出来的,李二牛恍惚间看见领头的总旗举着黄绫告示:“奉陈大人钧令,流民滋事者格杀勿论!”

随着军户出来维持秩序,难民们终于排队领到了粥,粥并不是什么美味,而是用陈年的麦子和豆子、高粱、谷等粮食混合在一起熬制而成,里面加了一些盐,还有一些白菜叶。

可对于小栓子而,这是世界上最美的美味。

等小栓子吃饱以后,这才发现他的娘亲已经死了,小栓子哭得昏迷了过去,李二牛抱着儿子,蜷缩在帐篷里,一顶帐篷里安排了大大小小十数人,人多,也暖和起来,远处传来打更声,他忽然想起今日是灶王升天的日子,往年这时候该用饴糖糊住灶君的嘴。

雪还在下,风卷着碎雪灌进喉咙,像吞了满口的绣花针。

归德府城侯府,陈明遇还是第一次来到侯府。

“大人小心脚下!”

小厮掀起湘妃竹帘,暖风裹着龙涎香扑面而来。陈明遇的锁子甲霎时蒙上水汽,甲叶间缀着的红绒球都蔫了,这地龙烧得比卫所炼铁炉还旺,侯家竟用上等松炭烘屋子。

转过紫檀雕花的月洞门,整面墙的《清明上河图》惊得他按住刀柄,细看才知是北宋李公麟真迹,画前摆着张花梨大理石案,镇纸是尊缺了耳的青铜爵。

“陈公子觉得这雪浪斋如何?”

侯方夏从黄花梨木屏风后转出,月白直裰下隐约透出缠枝莲纹的松江棉。此时的侯方夏已经被拘禁在家里六天,虽然没有被苛待,但足不出户,可把他给憋坏了。

别看侯方夏也是迫害陈明遇的主谋之一,可他仿佛像陈明遇多年的老友一样,没有表现出半点不满,非常热情地介绍着侯府。

陈明遇盯着他腰间羊脂玉带钩,想起灾民啃食的树皮也是这般惨白。

廊下忽然传来环佩叮当,十二个丫鬟捧着建窑兔毫盏鱼贯而入,为首的大丫鬟发间别着支金累丝点翠簪,那蓝羽足够换三石赈灾粮。

陈明遇接过茶盏时手一颤,盏底宣德年制的款识灼得他眼底生疼。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