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1 / 1)

想到侯恂,袁可立就气得牙疼。

他虽然与侯恂都是归德府人,更是与侯恂的父亲侯执蒲是万历十六年河南乡试同科举人,只是侯执蒲在万历十七年的科举中名落孙山。

直到十年后,侯执蒲才考中进士,那个时候侯执蒲义气风发,而袁可立则因为担任御史,指出当年时弊,这等于在万历皇帝的伤口上撒盐,被万历皇帝削职为民。

正是因为此消彼长,二人虽然同为归德府人,低头不见抬头见,却没有什么情谊可。从侯执蒲到侯恂,父子二人功利性非常强。

归德府明明不是东林党的传统势力范围,可侯恂为了自己的权力和利益,彻底倒向东林党,归德府睢州书院是洛学圣地,而侯恂引入东林党入归德府。从学派上来说,东林党其实是王学(王阳明)修正派,也可以说是心学修正派,在学术上和理念上,洛学领袖袁可立与东林党其实尿不到一个壶里。

在袁可立眼中,东林党的所谓王学修正学术,不仅离经叛道,更是本末倒置。袁可立平时对于东林党在归德府夸夸其谈,蛊惑人心,排除异己,只能眼不见心不烦。

只是他也没有想到侯恂为了一己私利,引流寇进入归德府,这可不是纵容流寇劫掠乡里这么简单,特别是张献忠派人在睢州书院大开杀戒,致命数百士子遭到屠杀,这是想一石二鸟。

即除掉陈明遇,也要除掉洛学最终的骨血。

随着东林党势大,王学修政派大行其道,而洛学早已势微,其实洛学虽然被人披上了保守的外衣,事实上,洛学的包容性极强,不仅吸纳了佛家佛教、道家的思想,也包含有辩证法因素。他们提出万物莫不有对,动静相因,物极必反,承认事物是相互制约、发展变化的。

从学术思想的角度而,洛学与王学其实不分伯仲,谈不上谁好谁坏,本意出发点,都是为了富国强兵。

但是,王学修正派(东林党)却走向了极端,但凡不支持他们学说的人,都是奸臣,但凡拥护他们的人才是君子。

袁可立心中掀起惊天骇浪,表面上却不动声色,他是四朝老臣,论城府,一百个陈明遇也比不上他。

现在袁可立早已致仕,平时拿侯恂这个户部尚书没有办法,只能捏着鼻子认了。可现在侯恂居然如此丧心病狂,引十万流寇洗劫归德府。

如果不是陈明遇挺身而出,后果不堪设想,不仅睢州会被屠成白地,洛学仅剩的骨血也将灰飞烟灭,这让他非常愤慨,别说侯恂只是户部尚书,哪怕他现在是当朝首辅,袁可立也要跟他斗到底。

袁可立认真地道:“明遇,此事干系重大,你可有证据,证据是丁启睿勾结高迎祥,洗劫归德府?”

陈明遇其实还真没有想到侯恂这一层,因为归德府县志也没有记载崇祯八年李自成和张献忠进攻归德府,与侯家有关。

但是崇祯十五年,却明确记载了,正是因为侯方夏带领家丁兵,攻破城门,引李自成进入归德府,李自成率军杀进归德府,屠戮城中百姓两万余人,将整个南湖的湖水染红(南湖约西湖面积的一半)

陈明遇认真地道:“只有口供,李自成麾下八大金刚之一的二只虎刘体纯,锁天鹞田见秀以及高杰,都可以证明,丁启睿心腹幕僚叶兴山,私会高迎祥。”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