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1 / 1)
那伪造圣旨的内容,与真圣旨一般无二,这说明伪造圣旨的人,肯定是看过这道圣旨,那么问题来了,这是一道崇祯皇帝的中旨,没有经过内阁草拟,也没有经过司礼监批红,只是皇帝口述
这道圣旨从宫里出来以后,直接送往河南布政司,接指的是河南巡抚,颁旨的是河南按察使司,在这个环节里,看过圣旨的人,无非河南巡抚玄默、河南右参政兼副使丁启睿
可问题是,他们俩都有真圣旨,何必造假?这可是诛九族的大罪,若非陈明遇识破,几乎就要得逞!
这案子,水太深!深得他李若琏一探下去,只觉得四面八方都是黑黢黢的、要人命的漩涡!牵扯的,恐怕是连王承恩他不敢再往下想。
这几日,他动用了南镇抚司在河南境内几乎所有能调动的暗桩、线人,撒网下去,却如同泥牛入海,连点像样的涟漪都没翻起来。
所有线索,都像被一只看不见的巨手,在第一时间就抹得干干净净。
压力,巨大的、无形的、足以将他碾成齑粉的压力,沉甸甸地压在他的肩头,几乎让他喘不过气。
王承恩那深不见底的目光,更是让他如芒在背,每一息都如同在刀尖上煎熬。
必须说点什么!必须立刻把王承恩这要命的注意力,从这伪诏案上引开!否则,下一刻,那冰冷的眼神就能把他彻底冻毙!
心念电转间,李若琏猛地一躬身:“公公明鉴!伪诏一案,千头万绪,贼人行事周密异常,臣正在全力梳理,已有几条暗线在追,尚需些时日才能厘清”
李若琏话锋陡然一转:“只是公公!眼下另有一桩燃眉之急,臣臣忧心如焚,不得不报!”
王承恩敲击桌面的指尖,微微一顿。
那双深潭似的眸子,依旧没什么波澜,只是静静地看着李若琏,等着他的下文。那目光,仿佛能穿透一切掩饰。
李若琏被这目光看得心底又是一寒,却只能硬着头皮道:“公公!归德府归德府危矣!据前方哨骑拼死传回的消息,而陈明遇陈大人陈大人固然忠勇可嘉,闻讯后星夜兼程,率麾下四千余睢阳军驰援归德!其心可昭日月!然然张献忠拥兵何止五六万?皆是百战流寇,凶悍嗜血!陈大人所部唉!”
李若琏重重叹息一声,摇着头,仿佛不忍再说下去了:“那四千之众,公公您是知晓的!睢州血战之后,能战的老卒十不存一!余者皆是陈大人仓促征募的军户、流民,未经战阵,甲械不全此等乌合之众,对阵张献忠数万虎狼之师,无异于以卵击石!只怕只怕此刻已是凶多吉少!公公!陈大人若败,归德彻底陷落事小,张逆贼焰复炽,震动豫东,危及开封,乃至牵动整个中原剿寇大局,其祸其祸恐非伪诏一案可比啊!”
陈明遇凶多吉少
这五个字,在王承恩枯井般的心湖里,投下了一块巨石。
他眼前不由自主地浮现出那个身影。皇爷当时那疲惫到极点、几乎失去所有神采的龙目里,因为陈明遇这个名字,曾短暂地亮起过一丝微弱的、名为希望的光。
如今这丝光,也要熄灭了吗?
四千新卒对五六万虎狼
王承恩搭在卷宗上的手指,几不可察地蜷缩了一下,指节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
“皇爷皇爷若闻此讯”
王承恩的心,猛地一抽,尖锐的疼痛攫住了他。他几乎能想象到,乾清宫那彻夜不熄的烛火下,皇爷紧握着那份染血的塘报,枯坐至天明的身影,那眼中最后一点光彻底寂灭的绝望
李若琏弓着身,维持着那个忧国忧民的姿态,后背的冷汗却已涔涔而下,几乎要浸透两层衣衫。
王承恩长久的沉默,像一把钝刀,在他心头反复切割。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