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1 / 1)
田见秀怎么也没有想到,最先投靠陈明遇的居然是李双喜,李双喜虽然是李自成的养子,可李自成先后两次成亲,却没有生过一个孩子,李自成向来把李双喜当成继承人培养的。
更何况,他们这些人愿意造老朱家的反,还不是因为活不下去了?如果能够活下去,谁愿意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过着有今天没明天的日子?
可问题是,现在不同了。无论是分配到煤矿的人,还是分配到窑场的人,他们虽然每天工作很累,却都能吃上饱饭,特别是陈明遇种了土豆,一亩地可以产五千多斤。
随着丰收的消息传来,几乎所有流寇俘虏,心思都安定了下来,他们在这里干活,虽然没有工钱,却可以吃上饱饭,特别是陈明遇还规定,每天都会评选出进步之星,会得到毛巾、布票等奖励。
能够吃上饭,谁愿意去造反?
事实上,别说没有人愿意造反,就算他们真想造反,只怕还没有开始行动,就被作为监工的军户们给抓起来了。
睢阳卫的八万多名军户,不现在已经突破十万人了,不少人发现睢阳卫有活干,有饭吃,还有工钱挣,逃亡的军户陆续回归。经过这半年多的磨合,睢阳军的军户们,都知道他们的指挥使大人陈明遇的态度,想上阵杀敌搏一个富贵,他举手欢迎。
不要拼命,老老实实干活,陈明遇也给他们一口饭吃,这些军户盯着流寇俘虏,巴不得他们可以造反,一旦造反,他们就可以镇压叛乱,表现突出,就可以破格进入睢阳军。
睢阳军的待遇好,可考核也非常严格,不是谁都可以成为睢阳军士兵的,睢阳军的士兵待遇多好?哪怕普通士兵也可以分配一套砖瓦房,要知道在大明,一套砖瓦房,这可是地主的标配,普通百姓可没有钱盖砖瓦房,代价太高。
马牧,沱河河畔的渡口前。睢阳军将士与送行的家属正在告别,没有哭天抢地,没有撕心裂肺的拉扯。
黑压压的人群,大多是老人、妇人和半大孩子,空气里弥漫着一种沉重到令人窒息的凝滞。
一个头发花白、背脊佝偻得像张老弓的老妇人,死死拽着队伍里一个年轻士兵的胳膊。“柱子!给老娘听真了!跟着陈大帅!好好打仗!不许当逃兵!”
柱子梗着脖子,嘴唇抿成一条线,用力想挣脱:“娘!我知道!”
“你知道个屁!”
老妇人猛地一搡:“你要是敢临阵脱逃,做了那没卵子的孬种我和你爹,你妹子,你弟弟!全家老小!这辈子都别想在归德府抬起头做人!唾沫星子能淹死我们!死了都进不了祖坟!听清楚没?”
柱子被老娘吼得脸色发白,猛地挺直腰板,几乎是吼回去:“听清楚了!不当逃兵!死也不当!”
旁边,一个抱着襁褓的年轻妇人唠叨道:“当家的,你你记着,你要是战死了,抚恤抚恤够给娃置办两亩薄田,够他长大你要是当了逃兵回来我抱着娃跳井!绝不沾你一点臊气!绝不!”
男人浑身一哆嗦,手指死死抠着冰冷的矛杆,指节泛白。
“跟着陈大帅!好好打!”
“别给家里丢人!”
“死了是条汉子!逃了是堆臭狗屎!”
“家里等着你的抚恤!别给老子带回来唾沫”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