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0326【智慧型手机才是真正的方向】(1 / 1)

第329章 0326【智慧型手机才是真正的方向】

除了决定进军港澳市场丶开放字节平台丶调整GG费用丶大力推广微博,陈贵良从美国拿到融资之后,就再也没有其他任何动作。

公司高管们很费解,在常中祥的吹嘘之下,大家真就觉得做电子商务很好。

主要是校内网丶海内网的忠实用户很多,完全可以利用这些用户群体来发展电子商务。

陈贵良始终搁置这个建议,又不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因为时机还没到!

在陈贵良看来,做生意就要做蓝海市场。

电子商务在2006年还能掺和一下,到了2007年已经变成一片红海。

2006年的时候,风投一窝蜂的投资web2.0。到了2007年,web2.0概念猛然遇冷,风投又一窝蜂的投资电子商务。

仅这一年,新增的电子商务网站就有两三百家。其中99%的电商网站,你甚至连名字都没听过,它们就消失在网际网路的浪潮当中。

那麽什麽是蓝海?

当然是智慧型手机。

包括校内网丶海内网的转型与破局,也要放在智慧型手机领域。

但不能现在就出手。

不论是收购有手机牌照的公司,还是收购设计公司或挖人,在这个时间段的成本都太高了。

得等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再说。

到那个时候,不论是买公司还是挖人都非常便宜。

刚开始必须加入安卓手机联盟,跟全世界所有手机品牌合作,一起联手抵抗苹果霸权。想自己搞封闭系统纯属找死,塞班系统那麽牛逼都扛不住,只能跟诺基亚一起走进历史坟墓!

而且,苹果在电容屏触屏技术等方面筑起了专利壁垒。

早期想要做智慧型手机,要麽跟三星等品牌一样,一边自研一边搞专利擦边,并集体抱团接受谷歌的庇护。要麽就跟宝岛的火腿肠一样,侵权苹果专利想要蒙混过关,最后输掉官司乖乖交苹果税。

即便是三星,由于枪打出头鸟,专利擦边也没有擦过去,同样被苹果起诉乖乖掏钱。

陈贵良必须且只能加入安卓联盟,出了事儿有谷歌和三星扛着,他则偷偷的侵权苹果专利来赚钱。一边侵权,一边自研,等国内实验室有了技术突破,再来绕开苹果专利正常发展。

包括华为丶vivo等国内手机品牌在内,都是这麽偷偷发展起来的。

……

回国一个月,过了上市静默期,陈贵良终于开始接受采访。

必须答应某些媒体的采访。

这些媒体跟陈贵良关系好,以前只讲好话丶不讲坏话。人家都那麽上道,陈贵良自然得回馈,否则关系渐渐就变淡了。

第一个是《中青报》。第二个是《西华都市报》。接着是《上青报》丶《中国企业家》等等……都没有报导过陈贵良的负面新闻,反而一直在吹捧陈贵良。

一共十多家媒体,陈贵良挨个接受专访。还给记者们丰厚的车马费,算在公司的公关费用里面。

《中青报》的专访标题是:《逆流而上的中国方舟:陈贵良在绝境中敲响钟声》。

文章详细披露了字节跳动的上市过程,尤其是今年web2.0概念遇冷,导致上市前审查频频受阻。接着又遇到美股动荡,投资人变得异常谨慎。陈贵良带着团队压力拉满做路演,最终披荆斩棘顺利上市。

记者的文笔特别牛逼,细节写得跟商战小说一样。关键之处,还自己补充几笔,譬如陈贵良受到刁难,靠讲述中国故事而获得认可。

报纸发出去以后,舆论反响非常不错。

许多读者第一次知道,原来上市还有那麽多流程,陈贵良居然遇到那麽多麻烦。

果然干什麽都不容易。

尤其是陈贵良的路演安排,最忙的时候连吃饭都在路演。还美名其曰午餐会丶晚餐会,其实就是路演时间不够,把投资人拉来一边吃饭一边路演。

吃了饭以后,立即奔赴下一个会场,中途无法休息还得跟团队开会讨论。

《西华都市报》的文章标题叫:《巴蜀诞生年轻超级富豪:川娃子在美国上演绝地翻盘》。

地方性的大报,自然要凸显地方属性,一如既往地对陈贵良进行疯狂吹捧。

川内媒体,包括山城媒体,都纷纷转载这篇报导。

如果只论巴蜀地区,陈贵良比李彦鸿还出名。

猪八戒网的老总朱明耀很会来事儿,拿着关于陈贵良和字节跳动的报导,声称字节跳动能够上市,离不开猪八戒网的盈利表现。又说美国佬也在模仿猪八戒网,然后跑去到处谈生意,很是忽悠来不少企业订单。

陈贵良在校内网丶海内网的个人帐号自不必说,评论区早就热闹得不像话,而且一边恭喜一边调侃。

「我错了。我不该喊陈八亿,还是该喊陈十亿。这次是十亿美元!」

「分钱,分钱,见者有份。字节跳动是我看着发展起来的,我也算精神股东。如果不给我期权,陈十亿就是万恶的资本家。」

「陈贵良:好好好,精神股东是吧?我给你一个亿的精神期权。哪天精神病好了就能兑现。」

「谁还记得陈贵良高三的时候,对记者们说的一个亿小目标吗?他要在本科毕业前,赚够一个亿,记者们当时都笑了。」

「这事儿都被翻出来提多少次了?人家记者不要脸的吗?」

「校内网的精准GG投放真牛逼!我前两天站内搜索考研,加入了一个考研兴趣群组,结果今天就给我推送考研学习班GG。在同样的GG位,我室友被推送的是保险套。」

「哈哈哈哈,请详细说一下你室友都干了啥。」

「我也不知道啊。我们几个跑去围观,室友气得说再也不用校内网了。现在大家都喊他套哥。」

「这真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

……

到了年底,各种行业大会和颁奖很多。

其中一个叫「首届移动网际网路大会」,举办地点在北大,由手机圈传媒(一份手机产业链综合杂志)主办。

陈贵良肯定要亲自参加,一是活动地点就在北大校园内,二是他想跟《手机圈》总编认识认识。

今后收购手机厂商丶收购手机设计公司,都可以向《手机圈》的总编打听情况。

顺便一提,陈总又换座驾了。

他那辆二手破自行车骑了几年,而且最近一年停在楼下不怎麽骑。严重生锈,老化得不行,小偷看了都摇头。于是去买了一辆新的。

「叮铃铃!」

前面的学生挺多,陈贵良放缓车速按铃提醒。

学生们稍微挪了挪,让出一条窄道来。

还有人调侃:「哟,陈总换车了,上市公司就是不一样。」

陈贵良笑道:「肯定不一样啊。这辆是崭新的二八大杠,国产老牌子,要两三百块呢。」

又有学生问:「陈贵良,你是不是要去参加移动网际网路大会?」

「是啊。」

「我也要去做观众,带我一个呗。」

「上车。」

「好嘞!」

那学生猛地跳上陈贵良的自行车后座,还开心的朝其他学生炫耀:「看到没有?哥们儿脸大,陈总是我的司机!」

陈贵良笑骂:「好好坐车,少瞎几把扯淡。」

众人爆笑。

附近还有两个教授,见此情形也跟着笑起来。他们的人生经历更多,想法跟学生们不一样。

那些学生或许不觉得有啥,但教授们却认为难能可贵。

他们见过太多稍微有点成绩和地位,就飘上天目中无人的玩意儿。

很快,陈贵良载着那个同学,来到移动网际网路大会的会场。

「首届移动网际网路大会」很多,2012年搞了一次,2014年搞了一次。主办方和议题都不相同,但都宣称自己是「首届」。

这说明,2007年搞的这次并不成功,对未来没有太大的影响力。

但规模其实挺大的。

参与大会的机构和公司有一百多家,包括:中国移动研究院丶英特尔丶谷歌丶诺基亚丶摩托罗拉丶ARM丶联想研究院丶方正阿帕比丶空中网丶3G门户丶手机腾讯丶手机搜狐丶手机新浪……

另外,还有来自京城各大高校和研究所的教授丶研究员。

很多参会代表,陈贵良都要去趁机认识,为明年正式进军手机市场做准备。

「陈总你好,我是大头网的汪俊。」

陈贵良刚进去,就有人跟他打招呼。

「汪总你好,很高兴认识。」

「这次在北大举办移动网际网路大会,算是来陈总的大本营了。」

「哈哈,可不敢这麽说。字节跳动做手机网站的经验还不足,应该向你们大头网学习。」

「哪里哪里,陈总太谦虚了,你那个手机微博就搞得不错。」

「……」

大头网的定位,跟空中网差不多。但又有更强的社交属性,而且也做海内网那种SNS网站。

它相当于海内网和空中网的中间体,已经发展出几百万用户。

今年,大头网成为中国第四家推出类似微博产品的企业。前三家分别是:海内网丶赛我网丶空中网。

两人一边聊一边走,正式进入会场之后,立即有主办方的人过来握手。

「陈总,汪总,我是《手机圈》总编蒲元冰。」

「蒲总编好,久仰大名。」

陈贵良想要认识的就是这人,《手机圈》可不止报导手机网站,它还报导整个手机产业链的新闻。

蒲元冰身为杂志总编辑,几乎认识全产业链所有知名人物,对中国手机产业链各个环节都非常了解。

向他打听手机行业动向,比直接找谘询公司更靠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