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5章 这想要鉴定起来可麻烦喽!(2 / 2)

“还有画风,”陈阳转过身看着方大海,“同一个画家在不同时期的画风也会有变化,年轻时可能工笔精细,年老了可能更偏向写意。”

“这些细微的差别,没有十几年的功夫根本看不出来。”

陈阳又深深地抽了一口烟,“但最重要的,还是藏印和题跋。这就像是字画的身份证一样,告诉你这幅画经过了哪些人的手,在历史上有过什么样的传承轨迹。”

“你看那些著名的古画,比如《清明上河图》,上面有多少历代皇帝和收藏家的印章?每一枚印章都代表着这幅画的一段历史。”

陈阳的声音带着一丝兴奋,“而且这些印章本身也是有年代特征的,印泥的成分、印章的材质、雕刻的技法,都能帮助我们判断真伪。”

方大海点点头,“我艹!搞得这么复杂,那要是鉴定一幅什么都没有的字画,不得猴年马月,我儿子都穿警服了!”

“是啊,”陈阳听到方大海这么说,无奈的苦笑着要哟阿头,“可不是么?”

“这里还有题跋,古代的文人墨客喜欢在名画上留下自己的感悟,这些题跋往往记录了画作的流传过程,甚至包含了一些我们现在不知道的历史信息。”

“而且,”陈阳继续说道,“每个朝代的题跋风格也不一样,用词、书法、甚至纸张都有区别。”

“宋代的题跋和明代的就完全不同,这需要对各个朝代的文化背景都有深入了解。”

陈阳摇摇头,显得有些无奈,“可这幅《东丹王出行图》呢?干干净净,什么都没有,就像一个没有身份证的人一样。”

“这种什么都没有的字画,想要鉴定最麻烦了!”陈阳狠狠抽了一口烟,烟头在黑暗中闪闪发光,“没有藏印,我们就不知道它的传承脉络;没有题跋,我们就无法确定它的历史地位。”

“这就意味着,”陈阳的声音变得沉重起来,“要翻阅大量的历史资料,要对五代时期的绘画风格进行对比;要和耶律培其他的所有作品特征进行对比。”

“还要研究当时的绢本制作工艺、颜料成分、装裱技术。”

陈阳叹了口气,“翻阅大量的历史资料,查找任何可能与这幅画相关的记录。可能要去各大图书馆、博物馆,甚至是私人收藏家那里寻找线索。”

“这种工作量,”陈阳看着方大海,眼中带着一丝疲惫,“可不是一年两年能完成的。”

“我见过一些专家为了鉴定一幅画,花了十几年时间,最后还是没能给出确定的结论。”

方大海听得直皱眉头,“那怎么办?总不能一直这样拖着吧?”

陈阳思考了一会儿,突然眼睛一亮,“对了,大舅哥,”他看着方大海说道,“你抓的那几名盗窃分子,他们有没有说这些东西是从哪里偷的?”

“如果我们能知道这些文物的来源,”陈阳的声音变得兴奋起来,“或许能找到一些线索。比如原主人是否有其他相关的收藏品,或者有没有关于这幅画的收藏记录。”

“这样的话,”陈阳弹掉烟头,“没准查起来能快点呢?至少能给我们一个方向,不用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

听到陈阳这么问,方大海的脸色顿时变得难看起来,他冷哼了一声,眼中闪过一丝愤怒,“那小子,简直就是个废物!”

“怎么说?”陈阳有些疑惑地看着方大海。

方大海狠狠地抽了一口烟,“我们审了他三天三夜,这家伙一问三不知!就像个木头人一样,什么都说不出来。”

“他只交代了在哪里偷的,”方大海的声音带着明显的不满,“我们动用了所有手段。”

方大海摇摇头,“至于偷的是什么,值多少钱,是谁的,这些关键问题,他全都不知道。”

“这么说来,”陈阳皱着眉头,“他就是个纯粹的小偷,对文物一窍不通?”

“没错,”方大海叹了一口气,脸上露出无奈的表情,“就是因为他不认识这些物件,不知道价值,才会随意扔到废弃仓库去。”

“如果他知道这些东西这么珍贵,说不定早就联系买家出手了。”

方大海看着陈阳,苦笑道:“这不,正因为搞不清楚这些东西的来头,我们才想着找专家来看看嘛。本来以为你能很快给出答案,没想到连你都觉得棘手。”

“在什么地方偷的?”陈阳掐灭了手中的烟头,认真地追问着方大海,“这个信息很重要,也许能帮我们找到突破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