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两章合一)(1 / 1)

第217章 (两章合一)

1月15日。

万安镇信用社。

信用社大厅里生着火炉,比外面暖和不少。大厅里只有一名客户坐在一号窗口办业务。旁边的二号窗口也开着,孙立国坐在窗口后面看报纸,不时喝一口热水。

「咯吱—」信用社的门从外面推开,孙立国的目光从报纸上挪开,望向大厅对面,见到一个熟悉的身影走进来。

他站起身,隔着玻璃招呼道:「呦,李老弟来了。」

李哲提着网兜走进大厅,笑着问:「孙哥,您这信用社主任也亲自办业务?」

「嘿,啥主任不主任,我就是信用社的一块砖,哪个岗位缺人就往哪里搬。」他从业务室走出来,拍拍李哲的肩膀,「走,去我办公室聊。」

看到大厅里冷冷清清的,李哲问:「孙哥,信用社还没正式上班?」

孙立国解释道:「这刚过完年,办业务的不多,也就几个人来存取款或者询问今年的贷款政策,两个人值班就够了。其他人还在轮休呢。」

两人一前一后进了办公室,李哲将网兜放到桌子上,说道:「孙哥,我回来的时候买了一些京城的点心,给您和信用社的同志添个零嘴。」

「又让你破费了,快坐。」孙立国做了个请的手势,「老弟,今儿个找我来有啥事?」

「孙哥,我今儿个来也是想谘询一下贷款政策。」

「老弟,你还缺钱?」孙立国有些哭笑不得,一方面他知道李哲卖菜赚钱了,另一方面,李哲已经在信用社贷了十几万元,他还想继续贷款一一很难。

「不是我贷款,我是帮别人谘询。」

李哲坐在对面的椅子上:「您也知道,去年有十来个人跟着我种植蔬菜大棚,他们中最早的跟着我干了将近半年,技术也学的差不多了,也想自已建个蔬菜大棚。但他们本身也没有太多资金,

就想跟我一样从信用社贷款。知道咱们关系好,就托我过来问问。」

「老弟,你手下一共有多少个人要贷款?」

「十来个吧。」

「老弟,你跟我交个实底,他们学了你的技术,有多大把握赚到钱?」蔬菜大棚的贷款额度较高,十个人不是小数目。

李哲想了想才回答:「如果他们自己干,六七成把握能赚钱;如果有我在旁边教导,赚钱是肯定的,差别只是多与少的问题。」

孙立国点点头,李哲能帮着他们询问贷款政策,本身就代表了态度。这些人本身就在大棚里干活,种菜的技术肯定是有的。

况且,孙立国也不在乎他们赚多少钱,只要能按期偿还贷款就成。

「老弟,你看这样成不成,明儿个,你把想贷款的人集中在一块,我派信贷员下乡直接跟他们讲贷款政策。这样也省的你在中间传话担责任。」

李哲痛快地答应下来:「孙哥,我听您的。」

「那就明天上午,我让小张去趟大营村,你跟他也熟悉。」

敲定这件事后,李哲又和孙立国提起了继续扩建大棚的事。

年前,李哲在信用社贷了十万元,自己又添了一部分钱,加起来能盖20个蔬菜大棚,但因为天气太冷,施工难度较大,只建造了十个蔬菜大棚。

天气回暖后,李哲准备继续扩建剩下的十个大棚,在那之前,肯定要跟信用社打招呼,支取剩馀的贷款金额。

两人把事情谈妥,李哲坐车返回大营村。

卡车停在村北的路边。老李听到动静赶了出来。

见到老李穿戴整齐,李哲问道:「爹,您这是要去哪儿?」

「你不是订了一批桌椅吗?今儿个到日子了,我去瞅瞅制作的怎麽样了。如果桌椅都打造好了,用着也没毛病,就把桌椅拉回来。正好明天给你送到京城餐厅。」

「爹,上车吧,咱们一块去。」李哲说完,又招手叫来林小虎和李志强,让他们上了后车厢。

李哲和老李坐在副驾驶室带路。

老李叮嘱道:「到了地儿你先别说话,我再跟老杨讲讲价。我跟他在建筑队干那会儿,这老小子精得很。肯定还有还价的馀地。」

司机梁卫国好奇道:「李叔,您既然知道他要价高,为啥刚开始不跟他讲价?」

老李回答:「要是一开始把价压的太低,这老小子要麽出工不出力,要麽不用好料。你外行人再精明,也搞不过他一个内行。」

老杨头就住在邻村,卡车拐了几个弯就到了,停在一栋砖瓦房外。

老李走上前敲了敲门,开门的是个五十来岁的妇人,怀里抱着一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

「老嫂子,杨哥在吗?」

「呦,是振华啊。老杨在隔壁院子忙活呢。我带你们过去。」

「不用了,您带孩子吧,我们自己过去就行。嘿,这孩子眼睛真大,看着就机灵。」老李摸摸小男孩的头,跟妇人告辞。

他向前走了几步,对着一旁的李哲说:「隔壁的旧宅子也是老杨家的,现在当库房使用。他有手艺,在村里的条件也是数得着的。看这新房盖的多气派。」

老李走到隔壁的旧院子敲敲门。开门的是个长胡子老头,见到老李后,转身就往里面走:「进来吧,我算看日子你差不多也该到了。」

院子的面积不小,南侧搭着一块黑色防雨布。老杨指着防雨布下面的棕色方桌:「这就是你家订的桌子。一共22套,都置办齐了,看看咋样。」

「大伯,辛苦你了。」李哲给对方递了一根烟,随后走过去检查桌椅。

他摸了摸桌面,很光滑,应该是打磨后又上了一层漆。用力按压桌子,桌面平整,四腿齐平,

很牢靠,没有一丝晃动。

他坐在椅子上晃悠了一下,很稳当,大小高低正合适。

一旁的林小虎和李志强也没闲着,也挨个检查桌子和椅子。如果发现有桌椅松动,可以让对方及时修理。

检查完之后,老李也和老杨头聊完了,在原先价格的基础上又便宜了一成。

虽说价格便宜了,但老杨头并没有露出不满。帮着李哲几人将桌椅搬上卡车,又将众人送出院子,目送卡车离去。

上车后,李哲笑着问道:「爹,您怎麽给他讲的价?」

「明年咱不是要盖新房吗?你娘想换一批新家具,多打两个柜,以后等你结婚也能用。这老杨头一说有新活,哪能不乐意?他要不给我便宜,我还不找他了呢。」

有了这一批桌椅,距离餐厅开业又近了一步,李哲的心情不错:「爹,那您就不怕他明年再偷工减料?」

「那不能。大家都是邻村的,住的不远,自家用的家具就在那儿摆着。他要是敢糊弄事儿,十里八村的人知道了,谁还找他打家具?这名声臭了,他可就接不到活了。」

爷俩聊了几句,卡车就返回了大营村。李哲下车后,对李志强和林小虎招呼道:「强子丶小虎,搬两套桌椅下来。剩下的桌椅固定一下,明天运到京城。」

老李疑惑道:「老二,怎麽还剩下两套桌椅?」

李哲答道:「餐厅的一楼大概能放置20~22套桌椅。先布置20套桌椅,剩下的两套看情况再说。如果站得开,那两套也进京城;如果地方紧凑,影响到了客户的用餐体验,那这两套就不上了,当备用的桌椅。省的餐厅的桌椅坏了,一时半会儿也找不到配套的。」

下车后,李哲巡视了一圈蔬菜大棚,将信贷专员明天要下村的消息告诉了众人。

第二天上午众人来得比往日早一些,干活也比往日更积极。

上午10点,信贷员小张骑着自行车到了大营村,老李热情的将他迎进大棚休息。

李哲将想贷款的员工也召集到大棚里,拿着小板凳做成三排。

除了大棚干活的员工,还有金百万丶王支书的儿子王大庆。

见众人来齐了,李哲介绍道:「这一位是咱们镇信用社的张进学同志,今天由他来给大家宣讲今年的贷款政策。大家欢迎!「

「啪啪啪——...」一阵掌声响起。

以前,张进学也没少下乡宣讲贷款政策,但大多数情况都是收获一堆白眼。像这麽热情的场面,还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

他的激情也被调动了起来:「乡亲们,我叫张进学,是咱们万安镇信用社的贷款专员。今儿个来就是给大家讲讲贷款的事儿。今年咱们国家的信贷政策和以前不一样了。今年的金融工作重点是贯彻十三届三中全会精神,要紧缩银根丶稳定金融丶整顿秩序丶深化金融改革」

张进学讲得兴致勃勃,但下面的人听得一头雾水。

李酒缸举手说道:「张进学同志,我们都是农村人,没那麽高的文化。您说的这些字我们都认识,但加在一块就听不懂了。」

「哈哈哈.」大棚里引起一阵哄笑。

张进学有些尴尬地笑了笑:「行,那我就简单介绍。

啊·怎麽说呢,就这个无息贷款开始说吧今年无息贷款就取消了,现在的贷款是有利息的,不过大家也别担心,只要合理规划贷款用途,盈利完全是可以覆盖利息的。

在贷款前,我们还要根据大家的实际情况进行审核和评估。只要信用良好丶有还款能力,贷款申请通过的可能性很大—」

赵铁柱和张进学比较熟,又坐在前面,直接开口问道:「张同志,这贷款利息到底是多少?咋个算法?」

张进学答道:「2月1日,银行的贷款利率刚刚调整,其中一年期贷款利率为11.34%,二年期为12.78%,三年期为14.4%,五年期为19.26%。」

听到贷款利率后,众人难免又是一番议论。

「娘嘞,这贷款利率咋这麽高呢。」王秀英惊得直咋舌。

她和老李商量过了,两人年纪都不大,总不能现在就靠着儿子养老,该干还得干。所以两人也打算在信用社办贷款。

之前两个儿子都在信用社贷款,都是办的无息贷款。她原本以为有利息了,也不会太高。谁曾想差了这麽多。

一旁的林小虎也默默算了一笔帐。如果是一年期还帐。其实也还好。贷款6000,一年的利息是600多。总还款是6600。

他又算了一下5年期。一年的贷款利率将近20%。一年的利息将近1200,5年的利息将近6000。5

年的总还款达到了12000。

「妈呀,这等于是又还了一个本金呢。」

其他人也都心思各异地算着帐。

大家都知道种蔬菜大棚赚钱。但一下子让他们贷这麽多钱,又是这麽高的利息,难免心里会犯嘀咕。

唯独马来小气定神闲地坐在那儿。

除了李哲外,她家是唯一赶上无息贷款这波福利的。

这有利息和没有利息的心态是完全不一样的。而且她还将钱存在了银行吃利息。这一前一后的比较,真是差距老大了。

她庆幸自己做对了选择,同时,也对李哲的敬佩和感激又多了一份:「我这小叔子是真厉害!」

看到众人议论个不停,张进学有些无奈地望向了李哲。

李哲拍了拍巴掌说道:「行了,大家安静一下。有什麽问题一个个的问。你们自己在那捣鼓顶啥事?」

林小虎举手问道:「张同志,这利息咋这麽高呢?能不能给我们便宜点?」

张进学答道:「我也想给大家伙便宜。但这个利息是银行定的,我也没有权利更改。

再一个,这个银行的贷款利息跟存款利率也有一定的关系。现在的存款利率也高,贷款的利息不可能低于存款的利息,你们说对不对?」

李志强皱着眉:「张同志,这贷款是贷款丶存款是存款;为啥这贷款利息不能比存款利息低?」

放在后世,这是个金融常识,

但这个年代信息闭塞,很多农村人对金融知识并不了解。

一旁的金百万说道:「老弟,这个好理解。如果贷款利息比存款利息低。那我从银行贷了款,

再存到另外一个银行。啥也不用干,不就赚钱了吗?都要这样整,那银行就该倒闭了。」

张进学点点头:「这位老哥说的没错,就是这个意思。」

金百万也笑着说道:「张同志,我前年也在信用社办过一次无息贷款。那我现在还能在银行贷款吗?如果能贷款的话,跟大家伙有没有不一样的地方?」

「问一下您的无息贷款还了吗?」

「还没还。」

「您这种情况理论上是可以再次贷款,但能不能申请通过还要看具体的情况,比如说您近期的信用评估,以及申请贷款的用途。您的这个情况,咱们一会儿可以单独谈。」

一旁的林小虎忍不住问:「金老板,您可是咱们村有名的万元户。又不缺钱,干嘛要贷款?」

金百万笑了笑:「林老弟,这缺不缺钱和贷不贷款是两码事。不冲突。」

老李和王秀英小声嘀咕了几句,老李问道:「张同志,我家有两个儿子。老大和老二去年都在咱信用社借了无息贷款,今年俺们两口子也想贷款。俺们这种情况能办吗?」

张进学对李家的情况比较清楚,说道:

:「您这种情况是有可能的,但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比如说,证明您自己有合法稳定的收入,且具备按期偿还贷款的能力,并且没有不良信用记录。」

老李答道:「我有稳定的收入,就在大棚里干活,每个月都有领工资。我媳妇在大棚帮着做饭,也有工资。」

「像您这种情况,还需要一些证明资料,一会我详细跟您说。」张进学应答了一声,继续说道:「接下来,我再跟大家讲讲还款方式,通常有三种:

第一种是按季结息:每季度末月的20日为结息日,借款人需在结息日前足额支付当季利息。

第二种是按月结息:每月固定日期为结息日第三种是利随本清:在贷款到期日一次性归还贷款本金和利息——」

张进学讲得很认真,将每一个贷款细节都说清了。同时,还单独了解每个人的情况,告诉他们贷款需要的相关资料·

临近中午,张进学才将贷款众人的情况都详细解答,准备告辞离开。

李哲哪会让他走,自然是好酒好肉的款待一番,临走前,还送了他两条大前门。

送走了信贷员张进学,众人散去,李哲留下了金百万。「金哥,我想跟您打听点事,去我大棚里坐会儿?」

金白万笑看应了下来,跟看李哲进了大棚。

李哲给对方泡了一缸茶水,「金哥,咱镇上有个罐头厂,您知道吗?」

「知道啊。前两年跟他们打过交道。那时候他们厂做蔬菜罐头,都是就近采购蔬菜。我从农户手里收了菜,再转卖给罐头厂。」金百万喝了一口茶,继续说道,

「不过这两年,罐头的销量不咋好,他们产量下降得厉害,需要的菜量也少,就没再打过交道3

说到这儿,金百万也有些纳闷。虽说都和蔬菜有关,但李哲种植的是反季节蔬菜,产量供不应求。而罐头厂使用的都是产量高丶价格低的夏菜。两者就像是两条平行线。

李哲似乎看出了他的疑问,也没有隐瞒,简单介绍了苏联采购订单的事。

听完后,金百万沉默了一会儿。「李老弟,冒味地问一句,您这位朋友什麽时候认识的?交往多吗?」

金百万虽然问得含蓄,李哲也能听出他的担忧。「我这位朋友开了一家涉外餐厅,长辈都在外交部工作。我在京城外交公寓附近开的那家蔬菜店,就是外交部下属单位的商铺,也是通过她的关系才租到的。

我们虽然认识的时间不算太久,但她帮了我不少忙,

她这个人性子豪爽,从来不让朋友吃亏。我对她还是比较信任的。」

李哲话锋一转:「金哥,您也知道,这种生意赚的就是个利益差。购买罐头肯定要货比多家,

而且还得给对方一点一点的磨价格。

我京城那摊子活离不开人,也没有那麽大的精力一直盯着这件事儿。所以我就想找个人搭夥千,金哥,不知道您愿不愿意跟我一块干。」

金百万搓搓手,他虽然没干过外贸订单,但也知道这生意做成了绝对赚钱。

他深吸了一口气,让自己冷静下来:「老弟,如果搭夥的话,需要我拿多少本钱?」

其实不光是金百万有这个问题,李哲刚听到二姐说这件事时,脑子里第一时间浮现的也是这个问题。

他不是不信任二姐。但外贸订单这种事,关系到多个部门。二姐即便是诚心想跟李哲搭夥,也不可能保证100%赚钱。就比如说回款这个问题,真不是一个部门能说得准的。

李哲想先拿一笔钱试试水,哪怕这笔钱一时半会儿无法回款,对李哲的影响也不大。如果回款及时,再加大投资。

「第1笔收购订单,我准备拿3万左右。到时候,我那个朋友可能也会出一笔钱,您想拿多少都可以。」其实,李哲并不在意金百万拿多少资金,因为他看重的是金百万的个人能力。他身边也缺这样的一个帮手。

同时,这样做间接也能分担一些风险。

金百万想了想,「老弟,跟你搭夥干生意,我是一百个乐意。但家里的钱都在我媳妇儿那,具体能拿出多少钱投资,我得回去跟她商量一下,明天给您回话。」

李哲笑道:「金哥,投资金额这事儿,您不用着急。我说投资3万也是一个大概的数,只是目前的想法。

这件事咱们可以一步步地推进,先调查清楚罐头市场的行情。等我朋友问清了罐头的确切收购价,咱们看看生意的利润有多大。

再综合考虑所有的情况,如果这个生意靠谱,咱们再加大投资。

如果觉得风险大,咱们就少拿点钱试试水。」

金百万点点头,李哲的这个想法,他还是比较赞同的:「那行。明天咱俩就去一趟万安镇罐头厂。

我跟他们副厂长打过几次交道,也有些日子没见了,正好明天约他一起吃个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