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难题连篇(2 / 2)
“放心吧,小赵,我昨天刚到‘j121’船上去做过理疗,已经好多了。”
老薛的腰是在上海装船的时候就伤了,后来通过治疗基本好转,但到了南极后又复发了,所以定期要通过理疗的方式来缓解。
赵阳可没那容易相信老薛的解释,他分明就看到对方的额头已经冒出了豆大的汗珠,这可是在南极,气温低到泼水成冰,如果不是因为剧痛哪有人会冒汗。
没有选择当场“戳穿”,赵阳趁着换班的功夫去找到了马舒舒,只是略微描述,几分钟后就看到“女子护士队”就强行“押送”着老薛进了医疗帐篷。
随着几声鬼哭狼嚎传出,赵阳总算松了口气,像老薛这样抱着“轻伤不下火线”想法的队员还有很多很多,大家心里都憋着一股劲,想要让长城站的建设快一点,再快一点。
但困难真是一个接着一个,好不容易才打好地基坑和安装好模板,浇灌混凝土的工序又出了大问题。
“队长,你看,这坑里全是水,至少有半米那么深,根本就没办法浇灌水泥进去。”
一名队员正在向郭坤汇报,赵阳凑过去一看,发现一米见方的地基坑下面已经被水淹没,这些来源于冰雪融化渗透的积水无孔不入,哪怕用抽水机抽干,等不到快速浇灌的混凝土凝固,水就又冒出来了。
“这可如何是好啊?浇灌不了水泥地基就打不好,整个长城站的主体建筑更不可能立起来。”
作为“外行人”的赵阳自然焦急万分,但郭坤倒是气定神闲,他沿着地基坑稍微观察了一番,很快就提出了新的方案。
“在下方旁边另挖一个小坑,把地基坑里的水引到外坑来,然后大家就不停地从外坑舀水,直至混凝土完全凝固。”
新方案虽然简单,却十分有效,浇灌好的样品混凝土地基经过检测,强度完全符合要求,这让奋战在工地上的队员们都松了一口气。
但如果只是这种程度就能在南极建起一座科学考察站,那也不会有那么多国家被卡在《南极条约》的协商国行列之外了。
工地上欢呼雀跃的气氛还没持续多久,准备按照样品批量复制施工的队员们就遇到了新难题。
考察队配备的混凝体搅拌机规格太小,在极寒温度下还一直出现停机的现象,原本几分钟就能完成的搅拌任务,愣是花了三倍的时间在修理机器上。
“草,什么玩意,这哪个厂制造的搅拌机,肯定偷工减料了,回去我得投诉他们。”
一位队员被又趴窝的搅拌机搞得火冒三丈,直接把机器往地上一扔,然后上手用人力开始搅拌混凝土。
“行了,这人家工厂也没想过我们会在南极用他们的产品啊,干脆就都手工搅拌吧,反正咬咬牙也就完工了。”
另一名队员也放弃了机器搅拌的思路,他肩上扛着一包水泥,撕开口子将其倒在地上,按比例加水后就开始挥动铁铲。
大家伙一看有人带了头,个个都转变了工作方式,但谁都没想到,这看似简单至极的水泥搅拌,却足足花掉了他们三天的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