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咸阳二三事(1 / 2)
('“赵高,叫李斯,王翦过来。”
“诺。”
没多久,二人联袂来到了章台宫。
“参见王上。”
“免礼。几位,这是方铭从蓝田传来的奏章,各位可以看一下。”
王翦接过细读,眉头渐渐舒展,又缓缓皱紧。他抬头道:“陛下,此奏所载楚军可能设伏之处,与老臣所知相差无几。这连弩若真能射三百步,确是利器。”
李斯闻言,也凑过来看,随即笑道:“方铭此人,倒是个有心人。不过李信将军既已定策,此时再增调军械,恐怕……”
嬴政抬手止住他的话,目光深沉。他想起方铭此前种种“奇思妙想”,从曲辕犁到流水工坊,无一不是利国利民之物。如今这份奏章,字里行间透着的不是对李信的质疑,而是一种近乎悲悯的谨慎。
“传令。”嬴政突然开口,“让少府即刻派人去蓝田,将那百具连弩运至军中。另抄录此奏所载楚地要隘,送交李信参考。”
王翦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欣慰。李斯欲言又止,最终只是躬身领命。
待众人退下,嬴政独自站在巨幅地图前,指尖划过楚国的疆域,喃喃自语:“方铭……你究竟还知道些什么?”
嬴政放下手中的竹简,指尖轻轻敲击案几,忽然开口问道:"赵高,方铭在蓝田,政绩如何?"
赵高微微躬身,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恭敬:"回陛下,方县令在蓝田政绩斐然,所奏之事,句句属实。河道疏浚后,农田灌溉便利,预计今岁蓝田粮产比往年至少多了四成。工坊日夜不休,新式农具源源不断运往各县,百姓交口称赞。"
嬴政目光微动:"哦?那流水线之法,果真如他所言那般高效?"
赵高笑道:"确实如此。老奴曾亲眼所见,工匠各司其职,一件农具从无到有,不过半日功夫。更难得的是,方县令还推行'标准制式',使得各地工坊所产零件皆可互换,省去了不少麻烦。"
嬴政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又问:"他奏折里提到的琉璃商人,组建得如何了?"
赵高眼中闪过一丝精明:"陛下放心,此事老奴亲自督办。已从齐、楚等地网罗能工巧匠,在蓝田秘密设窑烧制。如今产出的琉璃器,晶莹剔透,色彩斑斓,比西域传来的还要精美三分。"
"销路如何?"
"第一批货已通过商队运往匈奴王庭,单于见后爱不释手,当场以千金相购。"赵高压低声音。
嬴政嘴角微扬:"方铭此人,倒是个会动脑筋的"
赵高笑道,"依奴才看,不出三年,六国贵族的府库钱财,怕是要有一半流入我大秦了。"
嬴政突然说道:“你去一趟蓝田,告诉方铭,所制的所有军械一定要保密,等他从蓝田回来,朕答应他的不会失言,但是现在的蓝天还没有达到曾经说的样子,孤在咸阳看着。”
“诺。”
"赵高。"
赵高立即躬身:"奴在。"
"方铭与蓝田,护卫如何?"嬴政的声音低沉,听不出喜怒。
赵高嘴角微扬,阴柔的嗓音里带着几分自信:"回陛下,蓝田之守备,可谓万无一失。"
他向前半步,细数道:"明面上,五百羽林卫驻守蓝田要道,皆着便装,混于匠户之中,无人察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