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章 晓之以理(2 / 2)
方铭凝视着对面静坐的张良,月光透过竹帘的缝隙,在那张俊美如谪仙的面容上投下斑驳光影。海浪声忽远忽近,仿佛在丈量着两人之间无形的距离。
"子房兄。"方铭打破沉默,手指轻抚茶杯边缘,"现在只剩你我二人,可否坦诚相告——你如何看待如今的秦国?"
张良唇角微扬,笑意却未达眼底。他提起白玉酒壶,为两人斟满清酒,动作优雅如行云流水。
"方先生此问..."酒液在月光下泛着琥珀色光芒,"怕是问错了人。"
"哦?"
"新郑城破那日,韩国张良就已死了。"张良举杯一饮而尽,喉结在修长的颈项上滑动,"如今坐在这里的,只是小圣贤庄三当家张良罢了。"
"那...作为小圣贤庄三当家,你认为韩国为何会亡?"方铭试探着追问。
张良突然轻笑出声,笑声中带着几分自嘲:"方先生可知,韩王安被俘那日,宫中还在为谁该站在朝堂哪一侧而争吵?"
夜风卷着落叶闯入亭中,在石案上打了个旋。方铭静静等待下文。
"韩国之亡,非亡于秦军铁骑..."张良眼神飘向远方,"而是亡于贵族贪墨,亡于将领怯战,亡于每一个韩国人明知道大厦将倾却还在争权夺利。"
这番话让方铭暗自惊叹,果然是谋圣,都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张良能够在局内发现这个问题,已经非常厉害了。
"所以..."方铭斟酌着词句,"你选择放下?"
"放下?"张良突然转头,月光在他眼中凝成两点寒星,"方先生误会了。我只是明白了仇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海浪声突然变得急促,如同战鼓擂动。张良起身走到亭边,白衣在风中猎猎作响,背影挺拔如剑。
"你看那片海。"他指向远处月光下的海面,"潮起潮落,从不因个人意志而改变。秦国今日强盛,也不过是顺应了天下大势。"
方铭走到他身旁,嗅到风中夹杂的淡淡咸腥:"所以你选择在小圣贤庄..."
"铸剑。"张良突然道,眼中闪过一丝锐利,"最好的铸剑师,不会在铁胚烧红时急于捶打。他会等待最恰当的时机,把握最精准的火候。"
这个比喻让方铭心头一凛。他当然知道历史上张良后来成为反秦的核心谋士,此刻这番"铸剑"之说,分明是在暗示什么。
“看来他还是没有放下仇恨。”方铭如此想到。
张良转身离开,方铭突然道:"子房兄,若有朝一日你的剑铸成了...希望它不会指向无辜之人。"
张良脚步一顿,没有回头:"剑本无善恶,全在持剑之人。"声音飘散在夜风中,"就像国无好坏,全在治国之道。"
望着张良渐行渐远的白色身影,方铭站在观海亭中,感到一种奇异的历史参与感。这个在后世史书中被神化的谋圣,此刻就活生生地站在他面前,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深邃思想与复杂情感。
惊鲵不知何时已出现在亭外,黑色身影与夜色融为一体:"大人,该回去了。"
方铭点点头,最后望了一眼月光下的海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