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就车论事(1 / 1)
第374章 就车论事
俞兴对宝马车展上的新能源车型ActiveE给予了自己的看法。
注定失败!
不用谈它的双门四座,不用谈它的油改电,不用谈它的电池组所侵占的车厢空间,只谈一个严重限制用户使用场景的续航问题,它就注定失败。
俞兴之前回答记者的内容属于你好我好大家好,而BBA本身在油车上的成功也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单凭品牌就觉得能顺理成章的在新能源领域取得复制般的成功,那无异于痴人说梦。
尤其,旁边这位宝马的员工,他的态度就挺傲慢的。
既然是车展,本就属于大家交流看法的地方,既然聊到新能源,俞兴也不介意直言不讳的聊一聊。
只是,这种笃定的态度让宝马华夏的副总裁陆奕不满意了。
他当然知道续航会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但ActiveE本就是对新能源的尝试,退一万步说,就算ActiveE失败了又怎麽样?
ActiveE哪怕失败,会影响宝马的成功吗?
况且,它还没有失败。
陆奕作为一位宝马人,只觉这种公开场合且有媒体采访情况下的论断,更像是一种冒犯,你一个不知道入没入门的行业后辈,你算老几啊?
「俞总,市场竞争还是要用车说话。」陆奕给出自己维护品牌的回应,这麽说了一句之后又状似恍然的继续说道,「哦,碳矽集团的车还没造出来是吧?」
「不错,陆总这句话很对,市场竞争还是要用车说话,所以,我很疑惑,宝马这款车怎麽在市场里竞争?」俞兴问道,「如果陆总介意我是一个还没造出来车的创业者,我现在也可以是以消费者的身份交流。」
「就今天这个天气,我上车把空调一开,ActiveE的实际续航只有一百出头,我开两天就得在路上担心没电的问题,你觉得要如何解决?」
本身就有媒体采访,现在又出现不怎麽客气的交流气氛,周边的人渐渐汇聚过来。
陆奕眉头微皱,既有点后悔之前插嘴,又不愿意失去宝马高管的风范,沉吟数秒后就重申道:「俞总,不同品牌有不同品牌的文化,宝马推出这款ActiveE就是为了吸引关注环保的先锋客户。」
俞兴哈哈一笑,自豪的说道:「陆总,前两年我就在很多场合提出过『保护环境』的倡议,我恰恰就是关注环保的先锋客户里的先锋客户啊!」
周围传来笑声,不少人已经认出来正在进行友好交流的当事人是谁,而这位俞总在微信竞争中的保护环境还是相当具有传播性的。
陆奕听到笑声,抿了抿嘴唇,说了句:「我不认为在这样的场合谈论这款车型的续航有太多的意……」
俞兴直接打断道:「换个场合就可以谈吗?是因为在这样的场合,所以,哪怕我谈到的问题比较关键,我们也不能直接聊,是吗?」
陆奕注意到周围看热闹的人越来越多,心情更加紧张,念头飞快转动的考虑措辞。
俞兴对于被围观没什麽不适应,见陆总没有回答,仍旧把话题落在具体的车上:「就我对新能源领域的考察和分析来看,续航是关乎车型成功的第一问题,宝马确实具有让用户买单的品牌力,但忽视用户的使用体验就很难把车卖好。」
「包括明年的i3,我认为i3在材料丶模块化设计和线控技术上的探索都是很棒的,我对博世的iBooster系统也有很高的评价,可是,它如果续航和这款ActiveE一样,我也可以给出一个我自己主观的预测,它同样会注定失败。」
陆奕眉头紧皱,但心里有点嘀咕,博世的iBooster系统是什麽?
他只知道集团里在做i3,却不清楚到底是什麽样的,虽说这次车展有新能源,但大家重心还是油车,还是争夺油车的市场,并不关心所谓的新能源探索,问题是……面前这位怎麽就侃侃而谈了?
陆奕扫了一眼几位记者的镜头,轻轻呼气,事已至此,也就不客气了。
他脸上带着几分尽量自然的笑意:「俞总,我知道你这麽强调续航的意思,续航当然重要,但并不是一款车成功的全部要素,你这麽强调续航,无非就是想宣扬碳矽集团用增程这种落后的技术来解决了续航问题……」
陆奕刻意慢三拍的补充两个字:「而已。」
他给出了两点反击。
一是,增程属于落后技术,二是,俞兴强调续航只是出于他自己造车路线的立场。
这会除了有些被吸引来的车企员工,最多的就是对车有兴趣才来逛车展的人,他们听到宝马高管的话,不少都觉有理。
记者在拍,同行在看,围观群众在吃瓜。
俞兴瞧了瞧眼下这个场面,反而更加心平气和。
他没有立即回应陆奕,而是笑着对周遭的人提醒道:「来来来,大家打开录屏,今天这个车展都不白来。」
这麽一说,围观气氛再上一个热度,很多手机也被纷纷掏了出来。
陆奕冷眼瞧着这一幕,不觉这位年轻人能折腾出什麽来。
关于立场,碳矽集团本就要用增程做车,这利益相关能撇清楚吗?
关于技术,技术的先进与落后压根不是两句话能说清楚的,这种场合又怎麽长篇大论?
在网际网路嚣张就算了,到了车圈还能让你给欺负了?
陆奕心里有些隐隐的得意,面前的俞兴之前是正面硬钢企鹅那种巨头的人,但他面对自己的反击也「注定失败」。
「陆总,你认为新能源车用来解决续航问题的增程选择属于落后技术?」俞兴稍微等待后就声音响亮的问出自己的问题。
陆奕极其坚定的答道:「是的,增程毫无疑问是落后技术。」
俞兴并不辩解,固定对方的身份:「陆总,你是宝马的什麽职务?」
陆奕感觉对方或许是在隐隐从身份上威胁自己,但不管百晓生还是碳矽集团,都不值得自己畏惧,更何况,这还是大庭广众之下的论战。
他淡淡的答道:「我是宝马华夏的副总裁,俞总,还有什麽指教?」
俞兴点点头,重复道:「宝马华夏的副总裁认为增程是落后技术,陆总,你对宝马明年要推出的新能源车型i3是什麽看法?」
陆奕不明白俞兴这麽问的意图,有些不耐的给出绝对正确的回答:「i3是宝马对新能源汽车的积极探索,将会体现我们在新能源领域的最新成果,也会展现宝马对未来出行方式的深刻理解。」
俞兴笑吟吟的对着不同角度的镜头展现表情,最后伸出右手食指对着面前这位宝马华夏的副总裁,响亮的问道:「那你知道,体现宝马在新能源领域最新成果与对未来出行方式深刻理解的i3还有增程版吗?」
i3还有增程版??
陆奕愣在原地,压根没听过这个消息。
——「最新成果」「未来出行方式的深刻理解」「增程是落后技术」……
大庭广众之下的左右脑忽然开始互搏。
陆奕的脸色肉眼可见的涨红。
围观群众发出笑声,增程技术怎麽样不知道,但宝马的这位确实在前后矛盾啊。
陆奕听着身边的动静,又看见还举着拍摄的手机,心里又羞又恼:「你,你这个,谁说i3还,还……」
「陆总,多说多错哦。」俞兴给予打断式的提醒,笑道,「但我也很奇怪,所以刚才才确认你的身份,既然你确实是宝马的员工,又想和我聊聊新能源,那就多关心行业前沿,可以吗?」
陆奕看着笑眯眯的俞兴,没想到自己的「无解」会以这种方式变得难堪。
他此时有些怀疑对面是在欺诈自己,但对方如此笃定又不似作伪,再聊下去只能更难堪。
陆奕嘴里含混不清的嘟囔一句,颇为狼狈的半低着头挤出人群。
记者见这陆先锋直接败北,又见俞总似是想撤,连忙抛出问题把人留住:「俞总,俞总,你说i3还有增程版,那不是会和碳矽集团的增程车有所竞争吗?你对这种竞争有信心吗?」
俞兴聊到这份上,略一沉吟就说道:「宝马如果不调整它在新能源车上的战略,i3不管纯电还是增程,都很难成功。」
记者纳闷:「俞总,既然你认为增程可以有效解决用户的续航焦虑,宝马i3使用了增程,你为什麽又认为它很难成功?」
「这应该属于爆料了,嗯……」俞兴说道,「i3确实使用了增程,但它用了一款摩托车上的发动机,马力只有38,热效率也显着低于主流油车发动机,我只能说,宝马绝对有实力把它做好,但现在这样是路线对了,态度有问题。」
记者惊愕,追问道:「摩托车上的发动机移植到i3上面吗?」
俞兴笑道:「具体的不多说了,相信宝马很快就有更多的消息出来,你们到时就能验证了。」
他自然不会在这种事情上说谎,增程i3搭载的是650cc的双缸发动机,理论热效率只有28%,实际热效率估计连25%都不到,看起来还是宝马那种追求减重的想法。
记者见状,问道:「俞总,既然这样,你这麽说就不担心宝马更改方案,对碳矽集团形成更强的竞争吗?」
俞兴乐道:「如果宝马的战略能因为我这麽几句话就改变,那还挺功德无量的,我以后都要多多说话了,最好直接不推出增程版i3,这样还能让陆总心里好受点。」
另一个记者立即问道:「俞总,俞总,那你怎麽看奔驰和奥迪在新能源上的尝试?」
俞兴沉吟。
「咱们有话说得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记者笑着劝道,「俞总,功德无量,功德无量啊。」
「我是就车论事。」俞兴强调自己的发言原则,「就目前我看到的奥迪和奔驰的尝试,奥迪的四个圈无法改善车内空间的局促,奔驰的三叉星徽过于保守,现在的尝试只像是迎合绿色能源的合规工具。」
记者们只觉这趟车展确实没白来,俞总已经把BBA都评价了。
一个记者是汽车行业里的积年媒体,瞧见旁边人群里还有三菱和丰田的高管,连忙问了句:「俞总,那你怎麽评价三菱和丰田在新能源上的尝试?」
俞兴听到三菱的名字,脑海中闪过过山峰的研报,念叨着名字:「三菱,三菱……嗯……」
他摇了摇头,没给出评价,过山峰已经快动手了,自己就不当面捅刀了。
人群中的三菱高管皱起眉头,BBA都说且敢说,凭什麽到了三菱就沉默摇头?
他出声道:「俞总说说三菱吧。」
俞兴只当是围观群众,笑着摇摇头:「不说了,不说了,看车了,看车。」
三菱高管心中不悦,这不均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