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争执(1 / 1)

第375章 争执

俞兴的直言不讳和陆奕的左右互搏为媒体记者完成今日份的工作提供了很出色的素材,但大家还想拿到更出色的报导。

即便俞兴摆手拒绝,不再继续多评价,仍然有记者跟在旁边一起浏览首日的申城车展,并且随时寻求这位碳矽集团创始人对车型的意见。

「别让我说了,我今天就是以一个潜在消费者的身份来看车展的。」俞兴对于记者有些无奈。

记者笑嘻嘻的说道:「俞总,别担心,我可以把你写成『参展群众』或者『市民俞先生』。」

俞兴看了眼这位记者的工牌,吐槽道:「我就怕成为『参战群众』啊。」

他见这位还要跟着,恫吓道:「我要给朱主任打电话了。」

记者迅速消失在参展人群之中。

跟着一起逛车展的李一帆有些无语。

他又过了两个展台之后还是回味了先前的交流,感慨道:「那位陆总居然不知道他们自己的车型啊……」

俞兴随口问道:「你觉得胡铮南会知道Velodyne公司吗?」

李一帆知道胡铮南,昨天在碳矽集团列席的会议上认识了对方,而Velodyne是雷射雷达公司。

他想了两秒钟就摇头:「胡总应该不知道这公司,可能都没听过。」

俞兴笑道:「那徐总听你聊过Velodyne公司,你觉得她现在记得吗?」

李一帆之前被带着找今日资本融资,当时就拿Velodyne公司聊过雷射雷达现状。

他这次连想都没想就摇头:「徐总肯定忘了。」

「是啊,胡铮南是造车的,徐总是投车的,但他们都不会知道Velodyne。」俞兴伸手在空中从上往下虚点,「从宝马集团到宝马新能源到宝马华夏再到那位不知道负责什麽工作的副总裁,这中间跨越的差距可能比胡铮南丶徐总对雷射雷达的了解还大。」

李一帆「呃」了一声,Velodyne其实在业内很有名,07年就在无人车城市挑战赛中一战成名,但……圈外人肯定不知道。

「宝马的i3有个专属的i部门,据说部门BOSS是直接向宝马的董事会汇报。」俞兴说道,「这又是跨国又是跨部门又是跨职级,宝马这种全球翘楚的集团,他们自己人更多还是关注油车的业务,反而是我们这种和供应商接触所获得的信息更多更准确。」

他对于陆奕不清楚i3的情况不奇怪,这位陆总大概率只要做好宝马在国内的常规工作就行,什麽新能源的探索,什麽战略方向,压根不是他考虑的事情,也就不会关心。

李一帆默默点头,i3今年没有亮相车展,昨天会议上听到的内容是揣测它明年才会亮相,相关消息确实挺前沿。

他想到这里又是一转念,包括博世的iBooster系统也是行业内很前沿的技术,但俞总从昨天到今天的表现都还挺清楚的。

李一帆笑道:「俞总,我觉得陆总肯定也不会知道博世的线控制动,嗯,嗯……」

俞兴听话听音,知道他这话的意思,笑道:「我和陆总不一样。」

李一帆好奇问道:「怎麽个不一样?」

俞兴既笑且叹:「我是真砸了大笔钱来造车的。」

李一帆笑出了声,好吧,这个理由真是格外具有说服力了。

一行人继续浏览车展,除了各大厂家对新能源的探索,也同样注意今年最新的燃油车产品,颇有兴致的与品牌方交流,还坐进车里体会不同客户群体定位产品的表现。

俞兴今天是来看车的,并没有多想评价各大厂商在新能源领域的探索,即便评价了BBA也只是多聊了几句宝马,个人主观上也还算坚持了就车论事的原则。

只是,他说自己是潜在消费者,但许多人把他装在心上的身份仍然是碳矽集团的创始人,或者说,是汽车行业里的晚辈。

广汽三菱的副总经理谭永泽之前恰好路过,瞧见俞兴和陆奕短暂的冲突,又隐在人群中发起对三菱的提问,但最终没得到解答。

没解答也就没解答了,无所谓。

谭永泽压根不相信俞兴那个年轻人搞新能源能搞出什麽名堂,甚至也不怎麽相信国内新能源能获得多大的突破,车展首日的花絮只是适逢其会,后续应该不会有什麽交集。

然而,谭永泽晚上酒足饭饱之后躺在酒店床上刷微博,竟然瞧见一条与自己相关的新闻。

「新浪汽车」在微博上有一条申城车展的动态,声称「广汽三菱副总经理谭永泽藏在人群里假装参展群众,并询问俞兴对三菱的评价,但俞兴不愿评价,很显然,他没认出谭总,或许,三菱应该加快广汽三菱和东南三菱的整合了」。

新浪汽车发了很多条有关车展的动态。

谭永泽只盯着这一条来回看,心里出现一种深深的被冒犯感。

此刻,酒意夹杂着恼意,不仅是出于三菱的身份,也有一些和BBA同为汽车前辈的与有荣焉之感。

谭永泽再想白天的冲突和俞兴的表现,只觉对方颇为傲慢。

作为一个搞新能源的,不知道是不是骗补的,作为一个搞增程车的,不知道到底能不能造出汽车的……你凭什麽评价?

你又凭什麽不评价?

你评价的又是什麽?

谭永泽心里浮现三道诘问,很快托人拿了车展两家媒体的联系方式,直接批评俞兴这位碳矽集团创始人在申城车展上的表现。

当然,他不会直接摆出三个问题,而是以前辈的姿态奉劝对方「好好造车」,并引用宝马华夏副总裁陆奕的话,希望俞兴「用车说话」。

以及,他还汲取今日冲突的经验,希望俞兴是用他自己的车说话,而不是揪着别家对新能源探索的车型说话。

谭永泽的语气颇为严厉,姿态也摆得颇高。

等到申城车展的次日,继续露面的俞兴被记者拿着广汽三菱副总经理的批评问到面前,他就觉得莫名其妙了。

这批评真是忽如其来啊……

自己既不认识这位三菱的谭总,昨天也没说什麽三菱的事,怎麽一下子就来了这麽一出?

俞兴此刻倒是欣慰自己昨天就在媒体面前强调的原则了。

就车论事,不管宝马的ActiveE还是i3,都是拿着具体的车型情况来聊,而奥迪和奔驰虽然一句带过,也能依着评价来聊它们在新能源上的具体车型的。

奥迪的A3 e-tron和奔驰的B-Class除了同样严重的续航问题,还有油改电所带来的车内空间的局促,以及,如此情况所折射出的它们的战略布局情况。

至于三菱……

俞兴还是纳闷,你喷我干什麽?

我又没批评你。

我只是想杀一杀你。

俞兴脑海中的念头转动极快,短暂的错愕之后就回应记者的提问。

「我说了我是潜在消费者,我来看展绝对是真想买车的,但是,这位三菱的谭总这麽批评,还有昨天宝马的那位陆总那样反应,我就觉得……」

「是不是我谈论具体一款车的情况就变成我在攻击这个品牌?」

「是不是我聊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变成我在站队?」

俞兴摊了摊手,显得很是无奈。

记者嘿然:「俞总,你是碳矽集团的俞总啊。」

俞兴问道:「那如果现在随便来一位来看展的人,他同样问到续航焦虑的问题,也还是陆总那一套先锋用户的答案吗?」

记者耸耸肩:「不清楚陆总会怎麽回答,俞总,但三菱的谭总可能很希望和你交流,你对他的批评怎麽看?」

俞兴看着面前的记者,知道他的企图,好笑的说道:「你想我怎麽看怎麽说?利于团结的话不要说,是吧?」

记者不给明确的反馈,只投以赞许的眼神,不愧是在移动网际网路竞争中掀起舆论的俞总,确实懂哈。

「我不清楚谭总是什麽意思,他既然让我关注碳矽集团自己的车,那我也劝他多关注三菱自己的事。」俞兴还残留一些学自巨头的以彼之道。

记者追问道:「俞总,谭总其实很想知道你怎麽评价三菱?」

俞兴给出姗姗来迟的评价:「三菱在华夏的销量并不出色,三菱在华夏的管理也很混乱,三菱在新能源领域的探索没什麽进展,我做我的碳矽集团,谭总也多关心他的三菱业务吧。」

记者还想再问,但俞总已经不愿再聊。

不过,他觉得俞总确实是知道三菱在华夏的情况的。

姑且不看新能源的前景到底怎麽样,三菱在新能源确实没什麽作为,而它今年在华夏市场的销量是下降了至少15%的。

以及,三菱今年刚成立的广汽三菱,但东南三菱也还存在,两边互不统属,管理方面确实存在很大问题。

记者没有纠缠俞总,而是带着回应去寻找三菱当事人的身影。

当事人只要吵架就好了,媒体需要考虑的事情就多了。

俞兴是过了一会才稍微知道这次的批评从何而来,据说,出声的那位广汽三菱副总经理昨天就在人群里询问过自己,却没得到解答。

他看到手机屏幕上的信息,愣了好一会:「这玩意,这……」

罢了,缘分吧。

李一帆今天没跟着来车展。

俞兴只是带着秘书章阳煦,确实更像是消费者在逛展。

他没有让花絮影响自己的心情,边看车,边询问两项供应链的项目情况。

章阳煦仍然在百晓生挂名,但现在的工作基本是跟着俞总转到碳矽集团。

他回答了问题,瞧见老板心情还行,问了句近期感受到的变化:「俞总,崔总现在负责的工作内容挺多的,好像就是供应链工作还没布置过去。」

「嗯,崔之愚是业内老手,有点像刘浩刘总在百晓生的作用,但没刘总在业内那麽高的地位。」俞兴这麽评价一句,「崔之愚能解放我手里的工作,不过,供应链是重中之重,现在还不能放。」

章阳煦不解的问了句:「俞总,我感觉集团里的很多工作都挺重要的,为什麽供应链是重中之重?」

俞兴觉得这个事能从各个角度聊很多,但脑海中浮现了一个很适合体现却不适合说的情况。

奔驰的E级换代,从16到18款出现了断轴的情况,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供应商倍适登的避震筒相较于德国原装的薄了1毫米,再加上国产E级的覆盖件改成铁的而重量更大,最终导致断轴情况的召回。

汽车不同于其它产品,再加上碳矽集团又是不容易取信于消费者的第一次造车,所以,俞兴生怕出现这种小问题酿大影响的事情。

「好好学习嘛,大家都这麽做,那我也这麽做。」俞兴这麽乐呵呵的回了句,脑海中这一瞬间又闪过小鹏汽车的钢材成本有问题而很久都没被创始人何小鹏察觉的案例。

章阳煦冲老板笑笑,自己已经是一名成熟的秘书了,知道俞总是不想多说。

如此逛了半圈车展,俞兴正寻思着申城车展的浏览就到今天结束,视线里出现拿着话筒的记者以及气势汹汹的陌生人。

他虽不认识,第一感觉却是这位就是广汽三菱的副总经理谭永泽了。

看这架势,不像是记者挑事领他过来,倒像是他率领媒体找自己问罪来了。

「俞总!」谭永泽昨天就记住俞兴年轻的脸,刚到近前便不客气的重申批评并增加最实在的内容,「俞总,你要造车就好好造车,你要是看不起三菱,你可以不使用三菱的发动机!」

他诘问道:「碳矽集团在使用三菱的发动机,这是不是事实?!」

「增程车里的发动机只用来发电,而不参与对车轮的驱动。」俞兴先说了这一点,随后皱眉道,「谭总,是你先在媒体上牵扯到我,你要说事实,三菱的销量下滑丶管理不够统一与新能源的开拓不顺,这难道就不是事实了?」

「俞总,你不能既用着我们的发动机,又这麽心安理得的批评我们?」谭永泽提高声音。

「不是使用,是和沈航三菱的联合研发,也不是你们,碳矽集团是和沈航三菱合作。」俞兴问道,「你们是谁?你是谁?你是三菱的?还是东南三菱的?还是广汽三菱的?又或者,你这麽关心沈航三菱和我们的合作,你是沈航三菱的?」

谭永泽听着一连几句的询问,怔了怔,换了个前辈的姿态:「俞总,碳矽集团是要第一次造车,你不觉得你的指指点点太不谦卑吗?」

「你是想让我对技术谦卑,还是对不知道哪里的三菱的副总经理谦卑?」俞兴笑吟吟的问道。

谭永泽深吸一口气,发觉对方很擅言辞,以规劝的方式说道:「俞总,碳矽集团没有自己的车,最好还是用车说话,而不是这样蹭着别家的名头。」

俞兴看着谭永泽,心里闪过之前的考虑和想法,态度反而温和下来:「好的,谭总,碳矽集团是要向行业里成熟的车企与车型学习,尤其是安全方面,我们近期会做一批车型的安全测试,欢迎谭总带车来参加,我们都用车说话,怎麽样?」

谭永泽是代表广汽三菱,乃至觉得自己是代表三菱来诘问和规劝俞兴,但此时此刻面对这个邀请,忽然觉得自己没法代表公司,反而只能代表自己了。

他没有给出明确回应,只是冷淡的说道:「俞总,好自为之。」

随即,转身就走。

俞兴冲着这位谭总的身影,引用他刚说话的话:「谭总,咱们用车说话,别忘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