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5章 盖房可以,得听我的(2 / 2)

“短期内需要摸索,肯定会有无数问题。苦一苦百姓,骂名你来担。”

敖辰:“???”

“行了,这件事你记得用心,陪我在县里再走走吧。”

请收藏:https://m.1b0112db.xyz <p class="noshow">(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p>【上一章好像出了什么问题,只发了一半上去,麻烦大家回滚一下应该更新了。】

景帝神色沉凝,点头道:“说的有些道理,此事你既然一力主张,那么你觉得需要多少银子呢?”

“要知道这可不是小数目,昨日兵部给朕上奏商谈此事,绝大部分都花在了维护上,与步卒相比还要贵了不少。”

“那是自然,不过臣认为这笔钱花的值!”方正一高声道:“臣认为怎么着也得五百万两打底,只要第一批海船建成,后续的可以由海贸的利润来进行维持。”

群臣跟景帝皆张目结舌的看着方正一。

五百万?你张嘴就要五百万?

当国库是你家开的?

景帝脸色有些难看:“方卿,五百万两有何依据,不是空口白牙就要五百万两吧?”

方正一尴尬的笑了笑。

可不就是空口白牙?我又没去兵部详细调研过。

依据?啥依据没有,上辈子看电视,介绍大清北洋舰队花数千万两建成,每年拨款都在四百万两上下。

按照这个说法,五百万两也不算过分。

这农耕文明本来搞海上的事不大擅长,还不得多花银子奋起直追?

现在的技术水平显然赶不上清朝时期,花费也不会多太多,五百万两理应是够了。

不过当着皇帝的面该给的解释还是要给。

方正一抱拳道:“陛下,臣听说过一句话,三十年陆军,五十年空军,一百年海军。”

“这五百万两的费用,理当超出建设之用。认为还需要与兵部详细规划,另如果有超出的银子,也当投入到后续探索西方的计划中去。”

“西方路远,航道我们尚未可知,五百万两或许还不够。但臣想只要花费五百万两银子就能让大景看到一个全新的世界,这钱花的值!”

空军?啥是空军?

群臣面面相觑,景帝也面色古怪道:“陆军,海军朕都能听懂,何为空军?这句话是谁说的?”

“啊?”方正一有点蒙。

刚才说空军了么?说秃噜嘴了?

咽了口唾沫道:“啊这..这是臣的父亲说的,他年轻的时候当过渔民。这..空军就是指钓鱼,在船上空军五十年才能成为一个好渔民....当个好渔民都得五十年,练海军怎么着也得一百年吧。”

在场诸人恍然大悟,原来空军就是钓鱼的意思。

那我前几天才刚空军过

郑桥上前一步道:“方大人,民间开海固然可行,可朝廷五百万两银子建造船队,未免太多了。全国上下需要用钱的地方何其多也?更何况我们尚且无法保证在海外有巨利可图,还要再做计较才是。”

景帝的目光移向方正一。

方正一立即大声道:“能保证!臣能保证在海外一定有巨利可图!”

“哦?何出此言?”景帝眼中流露出浓厚的兴趣。

“臣昨日想了,可以把大炮装在船上

请收藏:https://m.1b0112db.xyz <p class="noshow">(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p>!我大景有此战船,届时我大景的海军就是天下无敌!”

“有此神器,遑论赚钱,就算是把吴王抓回来也是信手拈来,怎么看都值啦!”

带着大炮的海船?

群臣开始浮想联翩,其中有不少人还是南方而来,对于船的了解虽然不多。

但是那副场景一旦想象出来便觉得有些不寒而栗了。

两艘船一艘有炮,另一艘没有炮...那可不是一个东西啊!

全新物种!?

渐渐地,有人眼睛开始绿了!

有文臣对这事不太敏感,见其他人表情有异赶忙低声去问。

问完两句眼睛也跟着绿了!

照这么说那西方不就是露天的金山吗!

兵部尚书冯杰,猛然站了出来高声道:“陛下!臣认为方大人所言有理,将那神炮装在船上确实可行!如果真能打造这样一支无敌海军,那我大景可以不惜一切代价!”

景帝也有些想入非非。

对啊...原以为那巨炮沉重无比,大多只能用在攻城。

可是船不就是最好的载体吗?简直走哪打哪啊!

“李师傅,你意下如何呢?”

李岩松到底还是历经两朝的老臣,文官之首,沉稳持重,景帝还是习惯性的问了一句。

只听李岩松沉声道:“臣认为前往西方寻觅已是当务之急!再拖恐失去先机,若是真寻觅到西方大陆,大景离大治之世也就不远了!望陛下明鉴!”

“李公所言有理,臣也支持!”

“臣附议!”

李岩松发话,基本代表了整个文官系统发表了定论!

原本还觉得有些风险,现在特么突然天下无敌了还怕花钱吗?!

宏图大业就在眼前!

大景的文官都是从战争中过来的,堪称武德充沛,敢想敢干。

如今通天的成就,载入史册的机会就摆在眼前,谁要是敢螳臂挡车。

文官们恐怕操着刀嗷嗷叫的就抡上去了!谁拦谁死!

而且其余平日跟方正一不对付的那些人也不敢插嘴了。

铺垫了这么久,看来自己一连串操作到底还是生效了。

方正一心中不禁唏嘘。

可怜的小洋人...现在大景可是如狼似虎,眼睛冒绿光,磨刀霍霍哇哇叫着想去抢滩登陆啦!

景帝面色潮红,给了方正一一个肯定得眼神。

还真让你小子全撬动了!

“好!诸位爱卿还有意见么?若是无人反对....冯杰!命兵部督造海船,操练将士。户部预支二百万两,后续一应所需皆由户部支应!”

“陛下且慢!臣有意见!”方正一道。

“嗯?讲出来。”景帝跟群臣的目光中带着好奇,齐齐的转向方正一。

方正一微微一笑,躬身道:“陛下,臣有一事要奏,不如等陛下听完再做决定。”

“此前臣曾在鱼定城中流落了一段时间,在鱼定城中,臣曾发现了几名曾为吴王督造海船的工匠,现在人已经被扣下,正留在鱼定城。”

“吴王的海船不逊于西方人,那几名工匠掌握着最高超的技术,交给鱼定城那边督造战船,再派些能工巧匠支援,或许能加快不少进度。”

景帝呼吸一窒:“你..你是说,大景现在已经有了掌握最先进造船技术的工匠?”

惊喜一道一道的往外冒,景帝感觉有些恍惚。

群臣则是沸腾了..原本心中踌躇满志,想着再怎么样也得花十年的光景吧!

现在好了竟然已经有了先进技术?那岂不是...四五年就能寻找到西方?

请收藏:https://m.1b0112db.xyz <p class="noshow">(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p>朝堂里的气氛愈发燥热了。

景帝定了定心神,赞叹道:“好!既然如此,那造船之责便交由鱼定城督造,即刻派人传旨发往鱼定城。”

“另外,朕前日观火器之利,决定在京中另立一营,操练火器,名为神机营。”

“冯杰,此事你派人去做,先给朕拟出一套章程。”

冯杰赶忙称是。

方正一骤然心里一松。

大事已定,后续就顺利了。

给鱼定城去一封信,详细安排一番就妥了。

鱼定城基本能算得上自己第二个大本营了,上下都是自己的人,也在自己掌控中。

先今兵粮足备,后续出海,只要朝廷的眼界打开,那么多聪明人自然会知道该怎么办。

自个也不必再苦哈哈的连蒙带骗了。

就在这时,景帝忽然道:“方卿,朕当初被青霉素所救。此药功效甚强,不过当初朕曾问桃源县的郎中,他却说不知成本几何。朕欲将此药引为军需,是否可行?”

青霉素?昨日在县里各研究所逛了一下还真是特别关注了一番。

方正一顿了顿道:“回陛下,青霉素疗效甚广,确实可行。”

“不过药物制作不易,尤其是保存困难,一场战争恐怕还未等使用便失了药效,短期内恐怕难以装备至军队。”

“但是并非没有解决之法,臣已命人在京城内开设医馆,利用青霉素治病救人。在这过程中可以改善工艺,或许日后便有可能装备全军了。”

景帝似有些遗憾的道:“也罢,万事不能尽善尽美,或许是朕太急于求成了。”

“青霉素的研究如若需要户部拨银,卿自当开口。”

户部拨银?

景帝这话一出,方正一神情出现了一丝恍然。

对啊,搞研究这事儿丢给皇家或朝廷就可以。

自己大包大揽的习惯了,有些事何必自己一个人硬扛呢?

现在这是最好的时机!

“多谢陛下!不过臣刚才突然想到一建议。”

“讲。”景帝道。

“桃源县内有诸多研究所,专门负责研制药物,器械一类。火器所跟青霉素皆是出于研究所,这每一项都能改变我大景的格局。”

“可桃源县毕竟是一小县,任何事都是力有不逮,所以臣请陛下建皇家科学院与附属的学院,广收天下人才,引为己用。一来可为朝廷出力,应对将来之变化。二来若有创举,也可造福天下百姓。”

“皇家科学院及附属学院初始的建设和运营,臣愿一力为陛下分忧!”

科学?

有人从方正一那听过两嗓子,但还有不少人都是一头雾水,科学是啥玩意?

“方大人,科学是何意啊?”有人问道。

“科学?科学就是一种方法论,建立客观事实,与可检验基础上...,当然了我说的未必全对,这只是桃源县的说法罢了。换个简单点的说法,科学的反义词就是迷信。”方正一道。

请收藏:https://m.1b0112db.xyz <p class="noshow">(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p>

“方大人,您这说的玄之又玄的我也算听懂了,合着科学院要招的还是匠人嘛。我工部下辖的四属部完全可以胜任,根本就是多此一举啊!”

说话之人有些不忿的样子,您一个锦衣卫指挥使来抢工部的活儿,着实有些过分了!

方正一愣神了一瞬。

谁上来就夹枪带棒的?开海的事都定了还指望我给你面子?!

侧目看向说话之人,见是工部侍郎曾平,拱了拱手道:“曾大人,科学院与工部不同。”

“工部要求的不过是熟手的工匠,而科学院要打造的是研究型人才,需要做的是创造性工作。”

“按部就班的活计,大可不必!况且...工部的匠人也是世代传承,一代代荒废下来,恐怕手艺也就那样吧!”

曾平没想到方正一上来就怼,看了眼景帝又看看工部尚书,脸一红道:“方大人此言大谬!工部的匠人皆是天下一等一的匠人。况且并非全由世代传承,民间若是有出挑的能工巧匠,工部也是一直在招募的呀。”

“那怎么没见你们搞出青霉素,火药,火枪呢?”方正一反问。

“啊我...这不过是一个偶然!工部又没有道士炼丹,也没拿到吴王的怀表。若是提前发现定然也能研究出来。”曾平强行辩解道。

“那青霉素呢?”

曾平面色涨的通红,吭哧瘪肚的挤出了一句:“那是太医院的事。”

景帝看着心里暗暗发笑,但是又有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心绪。

前一阵方正一都是老老实实的,跟谁说话都是客客气气。

如今倒好,开海的事一定,马上被打回原形了。

后面估计又要不消停了

“好了方卿,不必多言。敕造皇家科学院也无不可,此时国库充裕,可以先行一试。”景帝道。ωω

新任户部尚书许温书却在此时站了出来,道:“陛下,臣认为曾大人所言有理。刚才方大人所说科学,臣也听明白了。无非就是四个字,格物致知。”

“可是工匠连大字都不识一个,若谈格物致知未免有些...”

话到此,许温书便不再多言了。

倒不是跟方正一不对付,实在是心里难受。

本来刚一上任没多久,国库便充裕了。

哪成想来了个锦衣卫,这锦衣卫的食量大的吓人,一个人伙食费顶寻常五个人。本来不想给那么多,架不住方正一的面子跟软磨硬泡,终于还是批下了银子。

锦衣卫要钱,忍了!没有方正一还轮不到他上位!那开海呢?五百万两被预定出去了,再造神机营还不知要花多少银子。

可又要加皇家科学院和附属学院,这后面就没头了。

到时候业绩一出来,户部的账上银子又空了,皇帝跟朝廷还怎么看自己?

一个无能之辈!只会猛花钱,不会省钱赚钱?

方正一脸一垮大声道:“许大人,你这是拉偏架啊!”

“什么叫工匠大字不识一个,难道有人生下来的就会写字么?学个字要花多长时间,瞧把你们能的。”

“格物致知也并非读书人的专利吧!那么多读书人怎么没见有一个研究出火药火器、青霉素的呢?来来来,大伙说说咋回事?是书没念到家呀,还是书没念到家啊!都格到哪去了?”

见方正一混不吝的劲忽然冒了上来,众人心中大呼头疼。

“方大人慎言!您这不是胡搅蛮缠吗?没这样的!”

“开始了,他又开始了!”

“方大人,格物致知并非读书人的专利,可是工匠之事也不是读书人该做的事啊?君子不器,哪能像工匠一样一心扑到那些琐事杂事上呢?”

方正一吹胡子瞪眼:“什么!青霉素活人无数,火气火药将来在战场上肯定也是履历旗鼓,无数将士因此获益。”

“你们竟然说这是杂事琐事?好像你们使使劲就能弄出来似的,谁要不服咱们都拉出来溜溜!”

请收藏:https://m.1b0112db.xyz <p class="noshow">(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p>群臣臊眉耷眼的看着方正一发言,没人愿意再接话茬了。

这货战斗力不一般,而且不按套路走。

万一骂出两句脏话那面子还往哪搁?

方正一继续道:“陛下,科学一道并非诸位同僚想象的那般单单局限于工,而是无所不包,涉及宽泛。”

“当前工部虽然有能工巧匠,但是依臣看来那是远远不够的。”

“寻常的工匠依赖于家族传承,技巧的教学也完全是师徒制。做师傅的藏头露尾到老了才愿意教这一招。学徒学有所成之后自然是有样学样,如此下来古今不知有多少技法流逝,更难以规模化整理!”篳趣閣

“如此,臣才建议另立皇家科学院!以一套新的逻辑出发,从底层教授,打破常规!否则依照旧俗下去,那我大景的工匠技艺恐怕以难有大的突破。”

“而且老匠人通常思想僵硬,但凡有新人创造出新事物,便直斥人家玩弄奇技淫巧不务正业。”

“就如同臣这般,臣虽然年轻,但也是做出了一些微小的成绩。可是咱们这些同僚怎么就视而不见呢?无非就是人老了,观念顽固,加上内心自惭形秽,见不得臣英姿勃发的样子。从而羡慕、嫉妒、恨,最后忍不住进行人身攻击。”

???!

群臣脸绿了。

焯!你年轻!你了不起!

特么在这胡扯啥呢?攻击别人就算了还要夸自己!你立功谁对你有意见了?

自己给自己加戏!

景帝捂着额头陷入无语。

刚想着他要来劲了,还真上劲了!

虽然屁话的成分居多,但桃源县弄出的那些东西已经能说明一些问题了。

可见方正一的方法确实是有一手的,并非毫无道理。

但从另一方面来讲,工部汇聚了天下顶级匠才,也没理由打不过区区一个桃源县。

工部之所以一力反对,还是会怕分权而已。

景帝也乐得让他们吵一吵,吵出结果下决定就可以了。

想着看向了工部尚书姜良,道:“姜卿,敕造皇家科院,你有何看法?”

姜良轻咳了两声:“回陛下,老臣认为并无此必要。既然已有工部何须再建什么科学院与学院呢?”

“若是从民间招募人才,重新培养,所需花费还不知几何。既然工部之内已有熟手的能工巧匠的无数,又何必作此买椟还珠之举呢?”

“至于刚才方大人所言师徒制之弊端,乃是玩笑尔。师徒制传承千年,自古皆然。徒待师如父,师傅方可用心教授,哪怕藏个一招半式也是为了考验学徒的品性,传人若是品行不良,又怎能倾囊相授呢?此乃顺应天理。”

“再进一步讲,就算方大人打算建造科学院跟学院,又如何保证师傅不会藏拙呢?”

“是极,是极!姜大人所言有理,臣等附议。”一片赞同声响起。

许温书心中一喜,看来姜还是老的辣,钱这不

请收藏:https://m.1b0112db.xyz <p class="noshow">(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