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柳暗花明(1 / 2)
('博古斋门前的冷清与斜对面聚珍阁刻意的喧嚣形成了鲜明对比。陈墨白坐在柜台后,面前摊开着账本,上面的数字让他眉头越皱越紧。金三钱那套“以毒攻毒”的法子虽好,但实施起来也需要时间和契机,远水解不了近渴。店铺的日常开销和师父的医药费像两座小山,压得他有些喘不过气。
就在他为此烦忧之际,店门口的风铃清脆一响。抬头望去,只见林清瑶穿着一身略显正式的职业装,手里拿着一个文件袋,步履从容地走了进来。几日不见,她似乎清瘦了些,但眼神依旧明亮锐利,自带一股学院派的干练气场。
“清瑶?你怎么来了?”陈墨白有些意外,连忙起身。最近风波不断,两人虽偶有短信联系,但多是关于秦远山案子的进展,林清瑶亲自上门,还是头一遭。
林清瑶环顾了一下略显冷清的店面,目光在门外那几家店铺方向扫过,聪明如她,立刻明白了七八分。她没多问,只是微微一笑,将手中的文件袋放在柜台上。
“来看看你。另外,有份正式的工作想邀请你。”她开门见山,语气一如既往的干脆。
“工作?”陈墨白一愣,“什么工作?”
林清瑶打开文件袋,从里面取出一份制作精美、盖着故宫博物院红头大印的《聘书》,推到他面前。
陈墨白疑惑地接过,只见聘书标题写着:“故宫博物院古器物部古代金属工艺课题组特聘顾问聘请书”。下面详细列明:聘请陈墨白先生为期一年,担任该课题组特聘顾问,参与课题组关于古代青铜、金银器铸造、加工、表面处理等工艺的深度分析与研究项目,提供专业的鉴定意见和技术咨询。
聘书最后,还明确了顾问费用:每月固定津贴,外加项目绩效奖金,金额相当可观,足以缓解他眼下的经济窘迫。落款处是故宫博物院的官方印章和课题组负责人的签名。
陈墨白看着这份突如其来的聘书,一时有些发懵。“清瑶,这……这是?”
“字面意思。”林清瑶嘴角微弯,带着一丝调侃,“觉得你‘琉璃陈’眼力好,手感准,特聘你来给我们课题组当外脑,不行吗?”
“不是不行……”陈墨白连忙道,“只是……我这野路子出身,没经过系统学术训练,去你们那种国家级课题组,怕是……”
“怕什么?”林清瑶打断他,语气认真起来,“我们要的不是死板的学历和论文,而是真正能看懂东西、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你在青铜器、金属器方面的眼力和那种……嗯,独特的判断力,是我们目前急需的。上次那件战国鼎,你已经证明了你的价值。”
她顿了顿,补充道:“这也是院里一些老专家的意思。你这次立了大功,但明面上的奖励有限,这份聘书,算是对你能力的一种官方认可,也能给你提供一个稳定的收入来源和……一层合理的保护色。”
陈墨白心中顿时了然。这不仅是工作需要,更是林清瑶和背后那些关注他的老专家们,在用另一种方式帮助他,为他提供一个官方背景,让他能更名正言顺地接触核心资源,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抵御外界那些恶意的商业挤压。有了“故宫特聘顾问”这块牌子,琉璃厂那些宵小之辈再想动他,也得先掂量掂量。
这份人情,太重了。
“谢谢……”陈墨白心中暖流涌动,声音有些哽咽。在他最需要帮助的时候,这份聘书无疑是雪中送炭。
“别急着谢。”林清瑶摆摆手,“这顾问也不是白当的。课题组任务很重,有很多疑难的器物需要上手分析,数据整理、报告撰写也都需要投入大量精力。而且……”
她语气严肃了几分:“这份工作会让你接触到大量院藏珍贵文物,甚至包括一些未曾公开的、来源复杂的特殊器物。你需要签署严格的保密协议,一切研究和发现都必须控制在课题组内部,绝不能外泄。这也是对你的一种保护,毕竟,有些信息牵扯很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