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模块化练兵(2 / 2)
各个模块之间,缺乏有效的“接口”和协同节奏。
云芷早已预料到此情况。她并不急躁,而是如同调试精密仪器一般,开始设计一套套协同指令和流程。
她规定了不同鼓点代表不同模块的行动指令。
她明确了各模块在阵型中的标准间距和相对位置。
她设计了弓弩射击后的标准后撤流程,以及刀盾手前出掩护的标准时机。
她甚至模拟了多种遭遇战情况,训练各模块如何快速转换主次角色。
“协同之要,在于时序与空间之精准配合。”她反复强调,“如同齿轮咬合,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训练是艰苦甚至痛苦的。协同失误的代价是互相冲撞、误伤(训练中用的是包了布头的武器,但依旧很疼)以及墨尘毫不留情的惩戒。
但在这一次次的失败、总结、调整、再训练的过程中,奇妙的化学反应开始发生。
长矛手学会了在保持阵型的同时,为身后的刀盾手留出突击通道。
刀盾手懂得了如何利用矛林的掩护,在最恰当的时机猛然扑出,又能在得手后迅速退回。
弓弩手掌握了在友军缝隙中射击的时机,以及如何在近战模块接敌前进行最后一轮火力覆盖。
他们开始真正理解“整体”的含义——不是模糊的集体,而是由不同专业模块通过精准配合构成的杀戮机器!
又一个月过去。
校场上的景象已然截然不同。
随着令旗挥舞和鼓号变化,军阵如同一个有机的生命体,流畅地变换着形态。
矛阵如山推进,弩箭如雨掠空,刀盾如狼突袭,攻守转换,行云流水。虽然还远称不上百战精锐,但那高效的配合、专业的分工、以及所带来的战斗力提升,是显而易见的!
一次演练中,墨尘亲自带领一队老兵模拟进攻,竟然在正面冲击中被严整的矛阵挡住,侧翼还险些被协同出击的刀盾手包抄,远程更是被弩箭压得抬不起头!最终不得不承认“战败”。
“爽!太爽快了!”那小队正兴奋得满脸通红,“以前打起来乱哄哄的,现在感觉浑身是劲,都知道自己该干嘛,也知道兄弟们在干嘛!这仗打得才叫痛快!”
这种清晰的角色定位和高效的协同带来的成就感,是过去那种模糊训练无法给予的。士兵们的士气和对新战法的信心空前高涨。
苏源目睹了全程,惊叹不已。他真切地感受到了何为“效率提升”,何为“科学训练法”。这支百人队展现出的战斗力,恐怕已不逊于之前数倍于己的乌合之众!
墨尘看着云芷,眼神无比复杂。这“模块化练兵”之法,再次颠覆了他的认知。此女对“效率”和“系统”的理解,已深入骨髓,并能将其完美应用于军事领域。这支军队,已深深打上了她的烙印。
云芷则默默记录着各项数据:模块间协同响应时间、阵型转换效率、不同配置下的战力评估…
对她而言,这只是又一次成功的系统优化实验。
战斗力显著提升?
那是必然的结果。
她的目光,已投向更远的地方——如何为这些模块,配备更精良的“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