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过去的碎片(1 / 2)
('“清理”夜的余悸像一层洗不掉的油污,粘附在林辰的感官上。公寓里那过于干净的走廊、过于明亮的灯光、过于浓郁的消毒水味,此刻在他眼里都变成了某种巨大暴力过后刻意粉饰的太平。每一次呼吸,都仿佛能吸入那天夜里残留的、无形的恐惧碎屑。
他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被动地等待规则降临,恐惧未知的“清理”,像一只被困在玻璃罐里的虫子,迟早会疯掉。他必须做点什么,必须知道更多。了解这座公寓的过去,也许能找到一丝线索,一丝规律,甚至……一丝漏洞。
他知道这很危险。《须知》里虽然没有明确禁止调查,但【条款39】关于内网的限制,以及邻居们讳莫如深的态度,都暗示着“探究”本身可能就是不被允许的。但他别无选择。无知带来的恐惧,比已知的危险更折磨人。
他开始行动,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首先,他尝试了网络。果然,公寓提供的龟速内网几乎无法访问任何外部社交媒体、论坛或新闻网站。搜索引擎的结果被严格过滤,任何包含“404公寓”、“青旅大厦”(公寓所在旧街的曾用名)甚至周边路名的关键词,返回的结果都是“无法找到相关页面”或直接跳转到单调的公寓内网首页。
他切换手机流量,信号在公寓内变得极其微弱且不稳定,时断时续。好不容易连接上,搜索“404公寓”,结果大多是一些无关紧要的租房网站信息,重复着那则廉价的广告,没有任何住户评价或历史信息。搜索“青旅大厦”,结果稍多,但都是些陈年旧闻,关于这片区域的市政规划、老旧小区改造等,看不出任何特别。
他尝试在本地论坛的历史存档中挖掘。过程缓慢而艰难,手机流量消耗飞快。终于,在几个几乎被遗忘的本地社区版块,他看到了一些零星的、年代久远的帖子碎片:
·发帖时间:2008-07-03-“有人知道青旅大厦那边怎么回事吗?昨晚好像听到很吓人的声音……”
·回复(已删除):只有系统提示“该回复已被管理员删除”。
·发帖时间:2011-11-18-“求助!有没有在青旅大厦住过的朋友?那栋楼是不是……”
·帖子内容到此中断,后面显示“该帖内容不存在”。
·发帖时间:2015-05-30-“卧槽!青旅大厦那个楼邪门!我哥们之前租那里,住了半个月就搬了,说……”
·点进去显示“404notfound”。
所有的信息都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精准地抹去过,只剩下一些引人遐想的断章和残缺的标题。这种一致的、彻底的信息净化,本身就不正常。
网络的路几乎被堵死。
林辰决定冒险进行线下调查。他选择了一个下午,再次走出404房间。
他没有目标,只是在公寓附近的旧街巷里漫无目的地踱步,观察着这栋灰黄色建筑的外墙,试图从它的面貌上读出一些岁月的信息。
楼很旧,但似乎经过多次粉刷和维修,外墙的细节被掩盖了。他绕到楼后,那里有一个很小的、废弃的自行车棚,堆满了杂物。
在棚子的角落里,他差点踢到一个半埋在垃圾里的、锈迹斑斑的金属信箱。这是老楼以前每家每户用的那种集体信箱,后来大概废弃了。
鬼使神差地,林辰蹲下身,费力地撬开了其中一个格口锈死的门。
里面只有一些被雨水浸泡腐烂的广告传单和几封……信?
信封已经发黄发脆,字迹模糊不清。他小心翼翼地拿起一封,信封上没有邮票,没有邮戳,只有一个用钢笔写的模糊房号:“30?”(后面的数字看不清了),以及收件人名字,完全无法辨认。
他轻轻抽出里面的信纸。
纸页脆弱得几乎一碰就碎。上面的字迹是蓝色的墨水,大部分已经晕开,只能勉强辨认出一些零碎的词句:
“……受不了了……声音……夜夜……”“……找管理员……根本没用……”“……合同……陷阱……”“……必须走……哪怕违约……”“……救……”
后面的内容完全模糊不清,最后似乎是一个匆忙的、几乎划破纸背的签名。
一股寒意顺着林辰的脊椎爬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